“他來幹什麼?”
“白老師請的他來給我們講一堂課。“
.........
和白老教授出了教學樓,葉晨微微抬頭。◎ ?№ №№? 外面的眼光很刺眼,天氣又熱浪驚人,不過他心裡卻是舒爽無比。
《多情劍客無情劍》裡說高手都是寂寞的,他雖不是一個真正的高手,腦子裡卻是一個世界的文化瑰寶。從某方面來說,他是“寂寞”的,因為沒人知道,只有他知道。
這一堂課,給這些大學生分享”自己“腦中的武俠文化,讓他有些感觸。
他在這堂課上講了金庸先生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感覺有種跨越世界空間的感覺,感覺他有一種使命,是連通兩個世界的使者。
他還記得。在射鵰三部曲第二部《神鵰俠侶》中,大俠郭靖對年幼時的楊過說了這句話。
“過兒,你理解‘俠‘這個詞嗎?“
“行俠仗義,嫉惡如仇。“年幼時的楊過這麼回答。
“不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是啊,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新派武俠的崛起,由梁、古、金三俠客繼承展,梁羽生繼承傳統武俠。推成出新,以《龍虎鬥京華》創新派武俠之始,以歷史厚度感加入武俠,以雍雅文風著稱。以悲情武俠留名,被後世人成為儒俠。古龍文風劍走偏鋒,奇絢詭異,注重現實心裡的描寫,以詩意的語言蘊含哲理,以現實兩極的沖突創造劇情。被人稱之為“奇俠”。而金庸,吸收了當時西洋的文化,中西合璧,文風大成,故事中又是一個個奇情怪戀,恩怨糾葛,引人入勝故事中大俠亦正亦邪,為國為民,頗具大氣,由此,金庸被稱為“大俠”。
葉晨在今天這堂課上,以自己的身份從梁羽生講到古龍,再引到金庸的“俠者,亦正亦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是因為他的下一步,準備開寫金氏武俠了。
當天,葉晨和白千山老教授吃了一頓晚飯,聊了許多之後,他便登上了晚上飛往魔都的航班。
而就在他在中國師範大學上完那一堂課後,當天下午,中國師範大學的貼吧出現了一條帖子。
“今天終於碰見活的金谷梁了!好年輕,你們知道金谷梁是誰不?”
吧友回複,“誰啊!”
“《多情劍客無情劍》知道不?”
“不知道”。
“《雲海玉弓緣》這部電視劇你知道不?當初全國熱播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