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宗羲施禮的過程中,兩人一番的寒暄之時,冷曉磊也回到了他的位置,站到崇禎的右後方,靜靜地看著這一幕,神情沒有絲毫的波動。
“黃愛卿,最近幾天裡,京城裡傳得沸沸揚揚的那件事情,想必你已經聽說了吧?”
“嗯,是的,皇上,臣略有耳聞。”
“既然這樣,想必你也有所瞭解,對於朝廷即將重新劃分行政區,官場與民間幾乎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之所以有這樣的巨大差異,你應該也很清楚,也沒有必要講了。”
崇禎略微了頓了頓,露出沉吟之色,緊接著問道:“那麼,朕想問問,以大明日報今時今日的輿論控制能力,能否改變現在這種情況?能否讓百姓理解朝廷婦人良苦用心?”
黃宗羲的神情很凝重,表現的很是沉穩,並未立即作出回應,而是面露思索之色,似乎是在思考著什麼?
他當然知道一點,關於民間與官場的爭論點,無非是會不會加賦加稅,增加老百姓的負擔,這本是一個很好解決的事情,以皇上今時今日的威望,百姓對皇上的擁護程度,只要皇上下一道聖旨,通傳天下,宣告不會加賦,就能夠解決問題。
然而,黃宗羲卻也很清楚,皇上不能這樣做。
畢竟,撇開南方不講,北方的災情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還是連年發生,尤其是西北方,陝西等地,更是重災區,根據當地的情況,朝廷才予以了一定的減免賦稅,以便老百姓能夠渡過災年。
因此,一旦災情有所減緩,亦或是不再發生,朝廷一定會上調賦稅,恢復原來的水平,如果現在來了這麼一道旨意,不就等於坐蠟了嗎?
更何況,朝廷如今的賦稅水平,已經持續了太久,隨著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收入不斷地增加,自然而然地,賦稅當然也會有所增加。
因此,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講,都不適合頒發這樣的聖旨,去解決問題。
話語雖多,卻只是在黃宗羲和崇禎的一閃即過,時間剛過去不過寥寥幾個呼吸。
“皇上,關於這件事情,恐怕不好解決。”
黃宗羲先是語氣沉重地來了這麼一句話,顯得有一些突兀,這才緩緩正面回答崇禎的問題,神情並不太好。
“皇上,以大明日報今時今日的能力,在兩京十三布政司,雖然都有一個分報社,恐怕還無法引導這種輿論形勢,開導百姓的不理解。”
“而且,最為重要,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大明日報的輿論的讀者,十之八九都是讀書人,先不說老百姓不會買報紙,就算是買,就算報紙的內容日趨白話文,恐怕他們也看不懂,認不得,更何談開解他們呢?”
“畢竟,總不可能,每天都派人給老百姓讀報紙吧?就算是這樣做,也不可能將老百姓每天都能聚在一起,聽人念報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