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畢自嚴早就想到了這一點,預料到會有類似的問題,面對崇禎的突然發問,他是對答如流,沒有絲毫的緊張與急迫之感,張口就予以了回應。
“啟稟皇上,從察哈爾右翼這些年的表現來看,尤其是三娘子時期,土默特等部落之所以與我朝交好,鮮有侵擾邊境,主要原因就是在於,朝廷開放了與其交界的部分互市,讓他們嚐到了甜頭,有利可圖。”
“同樣的道理,朝廷可以多開放一些互市,主要集中在那些與朝廷較好的部落,讓他們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從而進一步分化瓦解蒙古各部落的內部。”
“如此一來,就能彌補他們在市賞與朝貢方面的損失,還能獲得更多的利益,邊境就能更加的穩定。”
然而,聽到這些話,崇禎的神情發生了變化,由一開始的深深認同,變成了現在的又是點頭,又是搖頭,給人以怪異之感,畢自肅微微一愣,剛想詢問什麼,劉若宰卻站了出來,進行反駁。
“畢大人,下官不是很同意的這種觀點。”
說話之間,劉若宰滿臉的凝重之色,直直地看著畢自嚴,看到對方流露出疑惑的模樣,進而補充道:“開放互市,並未有您想得那麼簡單。”
“互市,從漢朝開始,中原就有了與外族通商的先例,到了唐宋,才納入正規。”
“按理來講,開放互市,能夠進行互通有無,都能夠從中獲利,本是一件雙贏的事情。然而,那些外族獲得銅錢之後,並不是作為貨幣使用,而是將其消融,鑄造成兵器,反而威脅到邊境的穩定。”
“因此,一旦開放互市,短期之內,或許能夠達到穩定邊境的目的,但時間愈久,獲得的銅鐵越多,那些外族就會蠢蠢欲動起來,不安於貿易所帶來的獲利,更加渴望於劫掠所搶來的財物,可謂是一本萬利。”
然而,畢自肅並未因為這一番的反駁而有絲毫的慌亂,反而變得愈發鎮定起來,偷偷打量了一眼位於上座的崇禎,看到後者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樣,心中就是微微鬆了一口氣。
“劉大人,關於你說的這些,本官又豈能不知?”
畢自肅先是反問了一句,身上再次散發出那副從容不迫的氣場,再次擺出一副侃侃而談的模樣,進而徐徐說道:“劉大人,你應該知道,從宋朝開始,與外族進行互市,就禁止了以銅錢買馬,而是用布匹、茶葉、藥材等物作為支付,也就是當今的茶馬司,因此,也就不存在你所講的那些問題。”
這個時候,相比於兩人的言語爭鋒,崇禎卻想到了更深一層次的問題,如今的大明王朝,由於長久的土地兼併問題,中原的畜牧業遭到嚴重的破壞,對於耕牛之類的牲畜,非常的短缺,都是繼續的東西。
如今之時,在大部分地區,除了那些荒蕪的村落,一個村子也沒有幾頭牛,在未來的一段日子裡,不難想象,隨著土地兼併得到遏制,並予以緩解和解決,還地於民,將會需要大量的耕牛。
否則,大明的農業經濟將會停滯下來,達到一種瓶頸!
像邊境地區,那些遊牧民族,或許他們不擅長耕種和勞作,但手裡掌握著畜牧力量,最不缺的就是牛羊馬,只要將其引進關內,開荒的土地就能夠大幅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