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鳳陽城西南七公里的地方。
一個巨大而雄渾的陵園赫然於此,佔地足有兩萬餘畝,城垣三重,周長二十八里,其內,宮闕殿宇,壯麗森嚴。
皇城、磚城、土城三道,殿宇、房舍千餘間,陵丘、石刻群、神道等,鱗次櫛比,蔚然有序,相得益彰之間,將皇陵的氣勢襯托的極為磅礴。
尤其是那幾十萬株松柏,鬱鬱蔥蔥,縱橫交錯,一排排,一行行,井井有條,在烈日的強光照射之下,依舊是巋然不動,傲然聳立在那裡,宛若一名名警衛,在守衛這片陵園,顯得格外雄偉而壯觀。
三個拱形門鑲嵌在一起,並排存在著,上面赫然鐫刻著“明皇陵”三個大字。
長長的神道連線著大門與陵寢之間,兩側的綠植被裁剪的極為規整,更有各種石刻夾雜其中,或是石獸,或是石人,亦或是兩層的木樓建築,最外層就是鬱鬱蔥蔥的松柏,常年都是綠油油的。
此時,每隔一段距離,神道的兩側站滿了手持兵器或是旗幟的甲士,彩旗飄飄,隨著一陣沉悶的號角聲驟然響起,悠然的迴盪在陵園之內,在祭祀的地方,崇禎一身龍袍地站在那裡,頂著烈日。
號角過後,就是祭告皇陵的一番祭詞,南京禮部右侍郎錢士升正在宣讀祭文,抑揚頓挫之間,盡顯崇敬之情,而又不失莊嚴之感。
在崇禎的身後,依次就是老唐王朱碩熿以及朱聿鍵等人,再往後,就是南直隸的官員,江南十府巡撫張國維,鳳陽知府顏容喧,鳳陽巡按御史吳振纓,守將朱國正等人。
身處皇陵之中,站於祭禮的高臺之上,看著正在宣讀祭文的錢士升的背影,崇禎不禁想起了鳳陽之變。
崇禎八年,張獻忠攻陷鳳陽府,毀壞皇陵,數十萬的松柏被付之一炬,而身後的文官武將,或是被起義軍俘獲和殺害,或是被憤怒的朱由檢處斬。
總之,沒有一個是好下場。
想到這些,“崇禎”就有一種胸悶之感,覺得,朱由檢真是被氣昏了頭,表演過了,處斬的那些官員,除了發洩胸中的憤怒,根本就是無濟於事。
關鍵的是,楊一鵬、吳振纓等人,絕對是屬於能臣幹吏的存在,有著極大的治理地方的功績,卻就那麼被殺了。
一下子殺了那麼多朝廷要員,有功之臣,絕對是親者痛,仇者快,令其他臣子寒心!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正式的祭禮結束了,崇禎對著祭祀用的大鼎行完禮之後,轉過身來,就要向階梯而去,南京禮部右侍郎錢士升走了上來,出言道:“皇上,請稍等一下,微臣有一事要稟....”
“何事?”
崇禎收回了腳步,吐出兩個字的同時,直視著有一些忐忑的錢士升,神色有一些緊張。
“啟稟皇上,鳳陽乃是我大明龍興之地,然而,鳳陽卻沒有得到絲毫特殊對待,自太祖建國之初,恢復鳳陽、臨淮兩縣民徭、賦以來,各種造作、差役多如牛毛,遠勝於其他地方的賦稅徭役,把百姓壓得都快喘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