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天生就是做統帥的料,他們不用過多的經驗,便能夠做到相當完美的地步。而有了更多的經驗,只會讓他們更加完美。
就如太史慈,歷史上的他投效到孫策麾下之後,孫策便讓他坐鎮一方,而太史慈非常完美的完成自己的使命,他坐鎮的地方不僅治下百姓安居樂業,更是抵禦外敵,讓敵人絲毫佔不到便宜。而在此之前,太史慈還得不到劉繇的重用。而這,便是天賦的強大之處。
還有趙雲也是如此,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歷史上的劉備看似重用趙雲,卻從來不曾讓他統領一軍。假如說,當時劉備若是讓趙雲坐鎮荊州,那麼,荊州是否會丟失,就是個很讓人值得期待的事情了。不過,歷史終究是歷史,沒有如果。但是,從其他的記載可以看到,但凡趙雲統領的兵馬,從來未曾失敗過,即便是劉備的大方略上出現失敗,趙雲所屬的這一塊卻還是做到敗中取勝,可見趙雲的統領能力。
所以,袁常點名趙雲,這一點並不讓人覺得驚訝,他們早就預料到了,而且,他們也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同樣的,幽州一方計算功勞也同樣有著自己的一套方案。
並非說趙雲統領了這一路大軍,戰爭勝利之後,趙雲就能獨佔功勞。若是沒有其他方面的配合,趙雲同樣也做不到勝利。所以,大家也不用擔心功勞方面的問題,該如何就是如何,大家心裡都有數。
“至於另外一路大軍,便由於禁軍長來統領。”
“咦?”
“怎麼會?”
當袁常說出另一路大軍的統軍人選之時,大家都不由得驚撥出聲,這跟他們所預想的人選有些出入。在他們想來,另一路大軍的統軍人選應該是太史慈,怎麼會是于禁呢?不過,既然是袁常開口指定的,自然不會有人質疑和反對,至於疑『惑』,只能將他埋在心中。倒是郭嘉等幾人並不覺得奇怪,似乎也早就預料到了。
其實,這也不難分析。
趙雲和太史慈二人皆是統帥的人選,趙雲統帥一方,指揮兩路大軍在幷州的戰事;而太史慈自然不能再放到幷州的戰事上,這樣豈不是浪費人力資源。而且,另外一邊還有三路大軍,需要一個統帥,無疑人選自然是太史慈。稍微思索一番,大家心裡也便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袁常看向眾人,說道“此次出兵幷州的兩路大軍,以趙雲司令為統帥,于禁軍長輔助。想來大家也有些好奇我為何會選擇于禁軍長,也不妨告訴大家。此次與袁紹交戰,我們的最終目的雖然是奪得冀州,但是,幷州無論如何也都會納入我們的治下,成為我們的屬地。所以,如何治理就很關鍵。雖然說會有官員隨行,接手治理的事宜。但是,有一點不得不說,士兵的紀律也很重要。雖然沒人說過,不過,大家心裡應該也清楚,在戰爭之時,士兵們劫掠、侵佔百姓的財物是很常見的事情,這一點大家都心知肚明。然而,于禁軍長麾下計程車兵,卻從來不曾出現過這種情況,可見於禁軍長治軍嚴明。幷州日後是我們的治下,若是任由士兵劫掠、侵佔百姓的財物,又如何能夠讓幷州的百姓認可我們?所以,這也是我為何會選擇于禁軍長的理由。同樣的,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做到這一點。雖然說,以往戰爭之時士兵劫掠、侵佔敵方百姓的財物是常見之事,大家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作為軍人,要有嚴明的紀律和良好的作風,于禁軍長能夠約束麾下士兵做到這一點,我相信大家也都能做到這一點。相信大家也不想看到治下的百姓敵視我們士兵,覺得我們計程車兵是土匪,是不是這個道理?”
士兵劫掠和侵佔敵方百姓的財物,這在古往今來的戰爭中都是無法避免的事情。畢竟作為勝利者,這些財物相當於他們的戰利品,他們為何不取?畢竟現在大家是敵人,我侵佔你的東西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至於說這片土地被佔領之後,成為己方的領土,士兵們並不會去考慮後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如後世的建國之爭,華夏開國領導們對於百姓是秋毫無犯,即便是餓死、凍死,也絕不侵佔百姓的一針一線;反觀另一方,還沒取得勝利,就開始享受,無論是他們高高在上,還是攫取百姓的財物,或者是侵佔女子,都讓他們失去了百姓的支援,最終只能退守一隅之地,這便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最好佐證。
聽得袁常一番話,在場的將領皆有些羞愧。
雖然袁常沒有指責他們縱容麾下士兵的行為,但是,他們心裡卻是明白,士兵們之所以如此,也是他們放縱的原因。古往今來,將領們想要獲得士兵的支援,自然是要讓麾下士兵們獲得好處,否則,士兵們又如何願意支援你,給你賣命?因此,對於士兵們劫掠、侵佔百姓財物的事,古往今來都是如此,他們自然覺得沒什麼。但是,如今聽了袁常一番話之後,他們陡然間驚醒,士兵們是有紀律、有組織的隊伍,並不是山裡那些『亂』糟糟的土匪,若是任由士兵如此對待百姓,那他們跟土匪有什麼區別?而且,若說做不到約束士兵,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人家于禁都能做到這一點,為何你們計程車兵就做不到這一點,難道你們麾下計程車兵就比如家計程車兵差?很顯然,並非如此!
“委員長一席話令我等幡然醒悟,此後我等當約束士兵,讓他們嚴守紀律,打造一支有紀律、有『操』守的隊伍!”
一眾將領齊聲拜服!
三國之四世三公
。
喜歡三國之四世三公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四世三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