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
袁常卻是一點面子都不給董承,逮著就噴,怒斥道:“若是天下百姓的事是小事,那還有何事算得上大事?連百姓疾苦都不知道,提出來的建議又能好到哪裡去?敢問衛將軍,迄今為止,議郎之職於國於民有多大作用?”
“這…”
董承頓時無言以對,說實話,議郎這個職位從設立之初,到如今,提出的建議還真沒幾個是對國家有大作用的。擔任議郎之職的大臣,多是有神童稱號的人,被朝廷重用,沒有體會過百姓的生活,他們的策略也多是聽起來很美好,實際『操』作起來就沒卵用的策略。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一點,但是,因為議郎之職是為了體現朝廷對人才的重視,所以也從來不曾取消過,一直都存在著。
劉協見自己愛妃的老子被袁常怒懟,連忙出言,道:“幽州牧,吳議郎亦是忠於朝廷的大臣,雖然對百姓疾苦不是很瞭解,但是,他的策略多是利於百姓,幽州牧無需過於嚴苛。當然,正如幽州牧所說的,朕若是善待天下百姓,百姓自當會愛戴、擁護於朕,又豈會無故造反?若是有百姓造反,說明是朝廷做的不夠好。”
“陛下寬仁,臣等敬服!”
百官見劉協這麼說,也連忙站出來稱讚,從而中止袁常的戰鬥狀態。
隨後,曹『操』也出列,道:“陛下,微臣以為幽州牧所言甚善,或許遷都幽州,亦不失為一個好提議。”
曹『操』這麼說,殿中的大臣們頓時都感到了驚訝。
最初提出遷都的是曹『操』,那麼,曹『操』自然是指望劉協遷都到兗州去,那裡是曹『操』的地盤,最大的贏家無疑是曹『操』。然而,如今曹『操』卻是站出來支援袁常,局面瞬間就讓人覺得有些詭異了。同樣作為掌控一州之地的大佬,曹『操』自然是不用懼怕袁常,可是他為何要出言支援袁常呢?若是曹『操』和袁常對立,他們便可坐收漁翁之利。如今,作為洛陽城中勢力最強的兩位大佬保持一同的意見,百官們似乎就無法反駁了。
當然,那是因為他們不瞭解曹『操』,若是瞭解的話就不會這麼想了。而袁常正是因為明白這一點,所以才會直言遷都幽州,因為他相信在聽了他的理由之後,曹『操』有很大的可能支援他。
如今,事實證明袁常的想法沒錯。
歷史上的曹『操』在劉協遷都許昌後,掌控了帝王的生死大權,自信心才漸漸的膨脹,最終走上了不歸路。然而,現在曹『操』還沒有經歷過那個階段,所以,並不一定堅持要遷都許昌。正如有的人不想當皇帝,但是,在當過皇帝之後,體驗過了那種掌控天下所有人生死的權利之後,才會對這個位置念念不捨。就說劉協,他此前是陳留王,後來因為董卓的原因當上了皇帝,現在讓他拋棄皇位繼續去當他的陳留王,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曹『操』自身也是力主打擊北方遊牧民族的積極分子。
歷史上的曹『操』在擊敗袁紹勢力,奪取冀州、幽州等地之後,並沒有南下找劉表他們的麻煩,反而遠征烏丸。當時的烏丸國力日強,屢屢侵犯中原,曹『操』不等一統天下便去搞定北方遊牧民族,顯然,他在對待北方遊牧民族的態度上,與袁常一樣。若是換成其他人,估計會想著先解決中原的一統問題,再去考慮別的。偏偏曹『操』不這麼做,反其道而行之。並且,因為曹『操』這樣的舉動,使得北方有了長達百年的安定,且在曹『操』對付孫劉勢力之時,還因為迫於曹『操』的壓力,出兵相助。別看只是百年時間,有的家庭都可以經歷四五代了。在歷朝歷代,都少有這樣的功績。即便是漢武帝時期,匈奴被重創也不過是數十年的穩定,而且,其中還多有和親的因素在內。
基於這一點的認識,袁常力主遷都幽州,以便對抗北方遊牧民族,曹『操』才會支援。換成其他任何理由,曹『操』怕是都不會同意。
劉協內心極為不平靜,感覺自己是在被袁常和曹『操』二人『逼』迫。不過,他也沒有爆發,而是說道:“如今幽州牧和兗州牧都認為遷都幽州可行,顯然是不錯的提議。不知眾位愛卿可還有其他意見?”
只是,如今面對袁常和曹『操』二人聯合的意思,一般的大臣都不敢站出來說話了。而有資格說話的也就寥寥數人,董承已經被反駁的無話可說了,楊奉似乎也被震懾住了,三公太尉楊彪、司徒趙溫、司空張喜似乎也都認可了這個意見,自然也沒有站出來反對。如此一來,似乎遷都幽州便無可爭議了。
“看來大家的意見都一樣了,諸位愛卿能同心同德,朕心甚慰。”
劉協口中說著稱讚的話,內心卻是揪的緊緊的,強忍著壓抑的內心,道:“今日朝會的時間有些久了,諸位愛卿皆是朕之股肱之臣,且都回去用膳,遷都幽州一事,且明日再議!”
“退朝!”
隨著太監的喝聲,劉協沒有任何停留的離開了大殿。楊彪等幾人對著袁常和曹『操』頷首示意一番後也走了,其餘大臣看著袁常和曹『操』二人沒動,卻是不敢有任何動作。
喜歡三國之四世三公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四世三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