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令,臣自當遵命!”
董承和楊奉二人自然是沒有意見,做皇帝的這麼說,你若是真的提出意見,怕是離掉腦袋也不遠了。董承監視誰自然都無所謂,之所以這麼安排,也是為了防備楊奉。劉協的安排也是很明白的告訴楊奉了,你的手下跟曹『操』的手下交往,朕現在不放心你,讓你去監視袁常,若是有意見,說明你有異心。現在,楊奉能夠服從安排,劉協自然是滿意的。而楊奉本人,自然是更加滿意,當然,他的臉上自然是如常,沒有絲毫的異樣。
徐晃結交曹『操』的手下,那是他的私人行為,劉協他們誤會了,那是最好不過,劉協和董承二人又哪裡知道楊奉其實投靠的是袁常。如今讓他監視袁常的兵馬,這樣就更方便接下來的安排,楊奉高興都來不及了,又怎麼會反對。
打一棍子再給一顆糖,劉協也不忘記這一點,因此,又接著說道:“國舅的兵馬要護衛洛陽城防,又要護衛皇宮安危,怕是力有不逮。如此,楊奉將軍你便也安排一些兵馬來護衛皇宮,朕之安危皆在二位愛卿手中了。”
也不能讓楊奉寒心,讓楊奉參與皇宮的護衛,意在告訴楊奉,朕把身家『性』命都放在你手上了,可不要覺得朕提放你。若是換個人,自然是會感激皇帝的信任,然後掏心掏肺的為劉協賣命。可惜,楊奉早就決定投靠袁常了,自然不會對劉協掏心掏肺。不過,表面上的態度還是要有的,一番保證指天發誓自然是少不得。
如此,劉協滿意,董承沒意見,楊奉也滿意,可謂是皆大歡喜。至於伏完,楊彪他們手中沒有兵馬,自然不會干預這些事,只是旁聽一陣,並無什麼不妥的地方,所以也就沒有出言了。
當然,皇宮護衛這一塊也不會都讓董承和楊奉來做。
原本,在李傕和郭汜他們的追殺下,劉協的羽林軍和虎賁軍差不多是損失殆盡;但是,因為袁常和曹『操』的介入,羽林軍和虎賁軍保留的還算完整。這兩支皇家兵馬算是天子手上私人的兵力了,劉協自然也會安排護衛。如此一來,董承,楊奉和羽林軍、虎賁軍三方的兵馬互相出力,即是協作,也是牽制,皇宮的安危算是確保無虞。
安排妥當之後,劉協再次說道:“諸位愛卿,補全九卿的空缺和城防事務是當前最緊要的事情。其餘之事,待明日上朝之後再行商議,且都退下吧!”
“臣等遵命!”
劉協既下了逐客令,楊彪等人也不會不識趣。況且,連日奔波,他們也需要回去休息。此前他們在洛陽城中皆有府邸,倒也不用擔心沒地方住。至於楊奉,劉協直接賞賜一套府邸作為他的住宅。百官之中多有喪命的,府邸空餘極多,倒也沒有多大問題。
次日一早,袁常便抵達洛陽城外。而劉協說過要親自迎接袁常,在得知訊息後便在城門處等候,當然,他也沒有大張旗鼓的。若是在大戰之後做出迎接的舉動,倒也說的過去,如今袁常什麼都沒做,劉協來迎接似乎有些不合常理了。若是被那些大臣知道,少不得要說教一番了。
“臣幽州牧袁常,拜見陛下!”
袁常領著郭嘉、李衝等幾人來到劉協面前,躬身行了一禮。跪拜之禮,在清朝之前,並不是必須的禮儀,除非有重大的儀式,或者在面對父母之時,跪拜才是正常的。其他時候,即便是臣子面對皇帝,也並不一定要行此大禮,故而才有男兒膝下有黃金的說法。當然,如果一個臣子對於皇帝有著極為忠心的想法,行跪拜之禮也是可以的。例如,某個人效忠於另一個人之時,便可跪拜,以此表達自己的臣服之意。
而袁常初次見到劉協,並沒有叩首跪拜,顯然很明確的告訴劉協,你還不值得我臣服。
劉協顯然明白這個意思,不過,他也沒有發怒,只能在心裡安慰自己,自己畢竟沒有展示出什麼才能,袁常好歹是一州頭領,想讓他臣服肯定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正如曹『操』一樣,不也同樣如此。他來迎接袁常,其實就是為了探知袁常的態度。如今既然已經明白了,也就沒有多留的必要了。
強忍著心頭的不滿,臉上勉強的掛上笑容,和煦道:“朕此前遭難,多虧幽州牧相助,且得知幽州牧為了朕之安危,分兵而出,心中一直很牽掛幽州牧。如今見到幽州牧你安然無恙,朕心中卻是鬆了一口氣。今日早朝的時間也差不多了,幽州牧便與朕一同前往。”
“陛下有令,臣焉敢不從!”
袁常沒有拒絕劉協的要求,上了劉協的馬車,二人分立而坐,並沒有任何的言語。不過,暗中二人都在打量對方。
這就是作死小能手劉協嘛?看起來也就長的還過得去,按照歷史的記載,其他各方面都算是杯具。也不對,至少劉協還算是壽終正寢,比之劉辯那個被董卓毒殺的倒黴鬼好多了。而且,曹『操』壓迫了劉協大半輩子,劉協上了曹『操』三個女兒,從某個方面來說,其實也是不虧的。當然,代價有點大,用江山來換取的。
而在劉協的眼中,袁常這傢伙很平常,貌不起眼的,丟在人堆裡估計都沒幾個人會注意到。就是這樣的一個傢伙,比自己大不了幾歲,已經掌控一個州,麾下兵馬數萬,簡直讓人羨慕嫉妒恨。
不過,想想整個天下都是自己的,劉協的心裡也就平衡了些許。
三國之四世三公
喜歡三國之四世三公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四世三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