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爺見徐庶一臉的迷茫之色,也沒有搭理他,將目光掃向四周,想要看看有沒有生意上門。結果,掃了半天,沒看到有生意上門,可能是覺得有些無聊,也可能是覺得跟徐庶挺聊的來,當下便將徐庶給喚醒。
“嘿!”
武大爺輕笑一聲,不知是在嘲諷,還是在嘲諷,只聽他說道:“我說公子,你把天子當‘君父’,‘君父’可未必把你當孩子。老漢我好歹還是個農夫,還會被當人看。你們這些行商的,別看有家財萬貫,不說朝廷沒把你們當人看,天下間又有多少人看得起你們這些行商的?”
士農工商在歷朝歷代都是這樣排位,除了短時間出現的王莽新朝之外。商人雖然排在第四位,但是,其實跟那些奴隸、妓女是沒什麼區別的低賤身份。別看商人有錢,除非是在朝廷頹敗的時候,商人還能有些作為。在正常的情況下,商人的子孫後代都不能參加科舉,除非改變自己的身份,不過,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誰又想過上過哈哈的日子。所以,武大爺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似乎被武大爺的話給驚醒了,徐庶思索了片刻,又沉思了起來。
袁常的新制度裡,似乎將階級制度給排除在外,雖然袁常沒說,但是,徐庶他們也是能夠看得出來的。階級制度雖然說不是很人道的一種制度,不過卻有他存在的合理性。社會是在緩慢的進步著,一下子大刀闊斧的將這一制度給解除了,也並非是說就是好事。就如新朝的王莽,他廢除奴隸,追求人人平等,這是個很好的想法。然而,因為時代的侷限性,不僅是世家大族起來反抗,就連那些百姓都起來反抗他。世家大族的反抗是必然的,可是,百姓為何也要反抗呢?
首先,當今社會的生產力不夠,百姓不要說享受生活,就連吃飽飯都是一個問題,而廢除了奴隸制度,那麼百姓就不能賣身為奴到富人家,那在天災之時,他們又如何活的下來?所以,有時候百姓當奴隸並非是被迫的,也是一種生活無奈之下的選擇。當奴隸還能混口飯吃活下去,不當奴隸就要活活餓死,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陶淵明那樣‘不為五斗米折腰’,而且陶淵明那是因為世家大族出身,有底氣說出這句話。不過,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普通人家,不具有可比性。
而且,在封建的時代,皇帝一句話,就可以讓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成為奴隸,根源上奴隸是很難消除的。
華夏在春秋戰國時期結束了奴隸制社會進入封建社會,但是,這僅僅只是社會形態的變化,並非說明奴隸制就此消失了。不說區域性、小範圍的奴隸出現,華夏曆史上曾經出現了四次奴隸制時期,每一次都是華夏的悲劇。
第一次,自然是五胡亂華時期,西晉八王之亂後,中華大地陷入了黑暗,北方遊牧民族開始南下。關於這段歷史,可以從這二個關鍵詞中管中窺豹:兩腳羊,就是將漢人比作能吃的“羊”,漢人淪為食物,何其悽慘;乞活軍,這支軍隊的名字,和威風勇猛毫無關係,而是乞求活下去,可見他們見到過多少滄桑,經歷過多少苦難,最終只提出這麼一個讓人辛酸的要求!在這個時代,漢人女子最痛苦,基本上是“夜間被姦淫,白天當糧食?”
第二次,金國滅北宋時期,北方大地陷入了黑暗之中,與五胡亂華時期沒什麼差別;當時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描述了汴京何等的繁華場景,人口有數百萬,可是歷經靖康之恥後,人口衰減不到十萬。金人看到漢人,但凡不順心的就直接砍殺,女子也是極其悲慘,在大街上直接被拉走姦淫,死者無數,可見黑暗;
其次就是元朝和清朝時期,元朝和清朝的統治者都是從草原上崛起的,相對於漢人的文化而言,他們制度的落後無需多言,奴隸制在他們眼中才是正常的。
除了這四個時期是明確的奴隸制時期,其他時代的奴隸制成因各不同。
夏、商、周、秦時代,奴隸多產生於戰爭,從敵方俘虜的平民成為奴隸,也有因犯罪被貶為奴隸的,有官奴和私屬之分。漢朝,奴隸的產生主要來源於土地兼併而形成的私屬,另外東漢末年,人民為躲避戰亂,投靠大莊園主,也成為私屬。
而在漢唐時期,在法律上有明確的良賤之分,如部曲(奴隸的一種)毆傷良民要處死,良民打死自己的部曲,部曲有罪不論、部曲無罪只判徒刑且可以用錢贖免。犯叛逆罪的,全家乃至全族要沒為官奴。宋朝以前,長期受僱於人的,其地位低於良民,也是奴隸的一種。
宋朝開始,因僱傭關係形成的主僕關係不再視同於良賤關係。但實際上,私屬奴隸的現象大量存在,不過在法律上禁絕了私屬奴隸、也不允許將良民賣為奴隸。
清初也對漢人實行奴隸制,至雍正年間才廢止奴隸制,清初經濟繁榮,康熙皇帝採低稅負,像明朝一樣賣身為奴者實際上已大幅減少。華夏古代的賤民制度不同於奴隸,樂戶、匠戶、仵作、牙人、娼妓、甚至宋代的軍人在法律上都是賤民,但是他們並不是奴隸。華夏雖然沒有嚴格定義下的奴隸制度,但是受到類似奴隸制度而傷害的漢人不在少數,在清雍正年間廢除賤民制度。而直到一九一零年清廷下諭頒佈《欽定大清刑律》,才徹底取締奴隸制度。在這部現代刑法典裡,華夏曆史上存在了幾千年的人口買賣制度被徹底禁止,主奴名義在法律上絕對成為非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以,袁常有時候就搞不明白很多人的想法,華夏幾千年的歷史,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想要穿越到清朝的年代,動不動就是下跪,動不動就是奴才的稱呼,這樣的時代有什麼好。即便是想要安逸、平靜的日子,唐、宋、明前期都比清朝好了不知多少倍。
且不提這些,徐庶被武大爺的一番話給觸動到,將天子與新制度對比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