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閒話不多說,軍師有和良策便說出來,儘早的平定這些異族才是正理。”說笑了一番之後,袁常臉色一正,嚴肅的說道。
“是,主公!”
說到正事,郭嘉的表情也嚴肅了下來,開始有條不紊的將心中的想法給說出來,該如何行動,無一遺漏的交代清楚。
次日,太陽還沒有升起,城外便已是鼓聲震天,顯然,高句麗他們已經準備攻城了。等袁常他們走到城頭上之時,看到城外密密麻麻,黑壓壓的一片,到處都是人和戰馬的身影。而且,幾個異族國家聯軍的騎兵還不在少數,粗略的一掃,竟然達到了驚人的七八萬之數。若是在平原上交戰,單單是這七八萬的騎兵,就會讓袁常他們頭痛一陣了。畢竟,在這個沒有熱武器的年代,騎兵簡直是戰場上無敵達到坦克,在正面對抗上,基本沒有哪支兵種是騎兵的對手。雖然長槍兵能剋制騎兵的衝鋒,但是,在數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長槍兵剋制騎兵的效果也被極大的削弱了。索性,袁常他們並沒有打算與對方正面對決,騎兵的作用,也就可有可無了。
戰鬥並沒有立即打響,高建昌等幾個勢力的主將,在盾牌兵的護衛下,靠近本溪城百米的距離站定。高建昌策馬而出,對著城頭上的太史慈喊道:“太史慈將軍,本將軍念你也是一個人才,不忍殺之。如今我等聯軍五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只要太史慈將軍開城投降,本將軍必定在我王面前美言一番,保你榮華富貴,何如?”
袁常和郭嘉聽了高建昌的話,差點沒笑出來,沒想到這高建昌也會耍詐。若非知道對方真實的兵力數量,說不定還真的會相信他的話。畢竟城下密密麻麻的,也不可能一個一個數過去。不過,已經有探子把他們的兵力報來,袁常他們自然知道真實情況。
當然,在戰爭之中,耍詐虛報己方兵力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這麼做,無非是在兵力數量上恐嚇對方,從而達到戰略意圖。
就如官渡之戰中史書記載袁紹有七十萬大軍,這很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當然,史書會記載錯誤,自然也是有袁紹虛報兵力的原因。畢竟無風不起浪,沒有袁紹虛報這件事情發生,史書也不大可能記錯。
官渡之戰是在漢獻帝建安五年,當時,東漢朝廷經歷過黃巾之亂,董卓之亂,以及之後李傕、郭汜作亂,再加上各地諸侯勢力的戰爭,整個中原的人口加起來,也不過是在一千萬左右,十三個州,平均下來,每個州連一百萬人口都不到。再仔細的算一算,袁紹佔據的四個州之中,除了冀州比較繁華,人口多一些,幷州、幽州和青州的人口都不多。就算袁紹的四個州的人口都達到了平均數,那麼,袁紹的勢力之下有四百萬人口。當然,這四百萬人肯定不可能都能上戰場的,扣除百分之五十的婦女,再扣除百分之五十的老弱病殘,很顯然,袁紹麾下也就只有一百萬的青壯能夠上戰場。當時社會如此之亂,大部分的青壯自然是都不願意上戰場,再扣除各州郡縣的官吏,發展生產的人力等等,袁紹的總兵力能夠達到五十萬就已經很不錯了。而且,還要扣除駐守各城池的兵力,袁紹佔據四個州,再少一半的兵力,也就是說,袁紹在官渡之戰時,能夠投入二十五萬的青壯已經是極限了。而且,這二十五萬的青壯,還要繼續扣除雜兵、輔兵等等,也就是說,在官渡戰場上,袁紹真正能夠作戰的精銳,其實也就是在十萬左右。而袁紹能夠吹噓到七十萬,確實也是個人才。
當然,跟曹操對付孫劉聯軍時吹噓的兵力相比,袁紹也就不值一提了。
根據曹操給孫權的勸降書,說是“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由此衍生出了曹軍八十三萬的說法。這裡所說八十萬眾,是指曹操的全部軍隊,而不是開到荊州的部隊。
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周瑜向孫權彙報的曹軍實力為:“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曹操的全部中原部隊不過十五萬人左右,新收降的劉表軍頂多八萬,所以曹操全國的軍隊合計二十三萬多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以說,在沒有拿下荊州之前,曹操在沒有拿下荊州前,兵力達到了十五、六萬,這是他所在勢力的總兵力。那麼,去打荊州自然不可能把所有的兵力都帶上,扣除一半來算,曹操去打荊州的時候就帶上了八萬左右的兵力,當然,這是在扣除雜兵和輔兵的能作戰兵力,再加上後來荊州投降的七八萬兵力,也就是說,在赤壁之戰時,曹操的兵力也就是在十六萬左右。而曹操在給孫權的書信之中說有水步軍八十萬三,很顯然,曹操是把自己麾下所有的兵力,包括雜兵和輔兵都算在內,以此來恐嚇孫權。其後,在開戰之前,曹操更是加大了恐嚇力度,把兵力給說成是百萬大軍。由此可見,在漢末的時代,弄虛作假、吹牛逼,曹阿瞞敢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
且說高建昌的一番話,自然不可能打動太史慈。不說袁常對他的知遇之恩,單單是瞭解了袁常的厲害,太史慈都不會背叛。更何況,太史慈還是個忠義之人,自然更加不會做出這種事情。
因此,太史慈也沒有多說,搭弓上弦,抬手就是一箭。
“嗡!”
箭矢直直的落在高建昌馬下,隨後太史慈傲然的聲音響起:“你若是要戰,那便來戰!本將軍七尺男兒,豈懼爾等蠻夷之眾!暫且饒爾等狗命,待開戰之時,本將軍必取爾等項上狗頭!”
可恨!
高建昌討了個沒趣,心中低罵一聲,也不再勸說,返回己方陣營之中,當下便要準備攻城。(未完待續。)
喜歡三國之四世三公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四世三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