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三國之四世三公> 第五零四章 崔家議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零四章 崔家議事 (2 / 2)

老八崔濤沒有說話,不過卻也是贊同的點了點頭。作為老一輩的人物,他們自然是把家族放在最前面,為了家族,他們連自己的性命都可以不要,而現在袁常的政策就是在挖他們家族的根基。三個把家族看得比自己性命還重要的老一輩,如何會願意這種事情發生?

“真兒,你七叔公和八叔公的意見便是我的意見。現在該如何做,你可知道了?”得到兩個兄弟的回應。崔儒語氣平淡,但是話語之中的意思卻很明白。至於說聚集家族的嫡系子弟商議,其實也不過是走走過場而已。一旦三個老一輩的叔祖輩人物出現,他們根本就沒有了話語權。

對於三個老一輩沒有詢問自己這個家主的看法,崔真也並沒有因此惱怒。三個叔祖也是為了崔家著想,並非為了個人。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對於如此耆老珍寶。崔真又豈會對他們有所不敬呢。

“三叔公,七叔公,八叔公,侄孫卻是有不同的看法。”崔真對著三個叔祖行了一禮,語氣堅定卻是不失恭敬。

“哦,真兒你既有不同看法,且說來聽聽。”

對於崔真沒有執行自己三人的決定,崔儒同樣沒有動怒。世家大族的生存法則,在面對家族重大事情的時候,不會有一言堂的事情發生。故此。崔儒三人也是神色肅穆,側耳傾聽崔真的不同意見。

崔真拱了拱手,整了整衣袖。面色一正,肅然說道:“三叔公,七叔公,八叔公,如今天下大亂,正值亂世,各地群雄割據。北有冀州袁紹,幽州袁常;南有東吳孫策,揚州袁術。荊州劉表,益州劉焉;西有涼州馬騰。韓遂,司隸一帶也被董卓舊部李傕、郭汜掌控;而東面則是兗州曹操。徐州陶謙。前番袁常不過佔據渤海一郡,麾下便有帶甲兵士數萬,裝備更是革新創造,精銳無比;且袁常此人極有才能,麾下更是人才輩出。遠的便有郭嘉,趙雲,典韋等人;此後又有太史慈在南皮城擊退田楷一戰,亦是聲名遠播;如今袁常更是取得幽州,公孫瓚的兵馬麾下盡歸袁常,前幽州刺史劉虞之子也歸順袁常,如今幽州可謂是已經被袁常完全掌控。論及能力,袁常可排天下群雄前五;且侄孫觀袁常的作為,乃是個情義具備之人。若是我們崔家能夠在袁常還未成長起來給他幫助,必然能夠給我崔家帶來極大的榮耀。至於三位叔公所說的土地,卻也並非是必要之物。”

崔真頓了頓,見三個耆老珍寶都在傾聽自己的話,理了理腦中的思緒,接著說道:“家族之所以需要大量的土地,不過是為了能夠給子孫留下足夠的財富,能夠養活家族眾多的子弟。然則,只要有足夠的財富,其實,有沒有土地都無所謂。漢武帝之時,張騫出使西域,開創了絲綢之路,從西域帶來的奇珍異品在我中原皆能換取大量的錢財;而我中原的絲綢、瓷器等物那道西域,同樣能換取大量的財物。因為諸多原因,絲綢之路已斷。然而,觀袁常所為,似有重開絲綢之路的打算,並且,袁常當初在渤海郡之時,亦有打造大船,出海與異邦交易的想法。只要有這些利益獲取,即便沒有了土地,我們家族亦然不會衰落,或許還會變的比以往更加繁盛。”

正如崔真所言,世家大族之所以一直都在兼併土地,還不是因為利益。若是拿了一堆的土地,沒有利益,他們要來何用?而世家大族因為身份地位有功名等原因,可以不用交稅,或者只需要上繳少量的賦稅,如此一來,佔據大量的土地,有足夠的佃農他們便可以獲得無數的利益。然而,若是能夠經商貿易,獲得的利益又豈會比種地來的少?

至於說經商是卑賤的行業,那也不過是一句掛在嘴邊的話罷了。

世家大族看不起商人,認為經商是一種賤業。但是,世家大族其實卻是經商最為頻繁的家族,如果僅靠種地的那些錢財,又如何能保證他們錦衣玉食,大富大貴的生活?故此,事實上,每個世家大族名下都有自己的商業。之所以他們嘴上會鄙夷、看不起經商的行為,不過是為了保證他們的超然地位。在世家大族明白人的眼裡,經商是想要發家致富必不可少的手段,沒有之一。

“在這亂世之中,似我們這般的家族,若沒有一個強大的勢力保護,也難以保證自己的家產。就如關中的世家大族,當初董卓入關之時,大肆殺戮,關中世家大族十不存一。而之所以會發生如此事情,便是因為那些家族不捨得祖宗留下的土地和財產,不捨得搬遷轉移,以致於偌大的家財都白白便宜了董卓。而當今天下群雄之中,才能兼備,且又有情義,與我崔家交好之人,也唯有袁常。如今我們家族與袁常有如此關係,為何不趁機加深,只要日後袁常能夠平定亂世,我們崔家一場富貴又豈會跑的走?”

聽了崔真的話,崔儒,崔單和崔濤三人卻是靜下心來仔細的思索一番。

崔真三人如今年事已高,平時都是待在自己的屋中靜養,對當今天下大勢的瞭解並不多。之前反對袁常的土地政策,是因為土地政策有損家族的利益。不過,此刻聽了崔真的一番解說,卻是覺得擁有大量的土地也並非一定是好事。佔有土地,也不過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利益,如今有更好賺取利益的方法,為何還拘泥於土地不放呢?當然,世家大族擁有土地是自古以來的習慣,如今一時之間讓他們放棄這偌大的土地,他們當然也有些不捨。

見三個耆老珍寶已經有些被說動了,崔真當下又加了一劑猛藥,說道:“三位叔公,當初袁常發明新鹽製法,如今渤海郡內幾個當初與袁常交好獲得新鹽經營的家族如今都已經變得繁榮富裕,比之我等家族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五弟也說了,袁常如今在幽州似乎還有新的想法,若是我們不趁機與之加強以往的關係,讓別的家族佔了先,日後我們家族在袁常的眼中也就沒有那般重要。唯有在袁常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給他幫助,日後我們能夠獲得的利益才是最大的,還請三位叔公三思!”(未完待續。)

喜歡三國之四世三公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四世三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