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仔細的將袁常提出的計劃說完之後,閻柔、齊周、鮮于輔和鮮于銀四人都輕輕的點了點頭,表示同意這個計劃。隨後,眾人各自散去,找來各自的心腹親信,準備開始執行計劃。
而在同一時間,這個住宅的另一個院子,同樣有一群人在討論著什麼。
這群人有十幾個,穿著明顯的跟中原人不同,很顯然,這群人便是與劉和聯合的異族首領。
異族只是一個統稱。異族也有很多的種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制王朝——秦帝國。秦帝國的疆域內涵蓋了南方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與北方的遊牧民族幾乎沒有什麼聯絡。只是蒙恬將軍曾擊匈奴以收復河套平原。
公元前202年劉邦推翻秦帝國建立西漢王朝。自從西漢立國開始,崛起於北方的匈奴就憑藉它的軍事優勢。不斷對中原施加軍事侵略與政治壓力。
公元前200年,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率四十萬騎兵把出兵抵禦匈奴入侵的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包圍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東北),劉邦被迫採納臣下的建議,對匈奴採取了“和親”政策,提出把公主嫁給匈奴單于才得脫險。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圍”。
這是北方遊牧民族政權與中原漢族政權第一次大規模的軍事對峙,事實表明,當時的戰略優勢在匈奴一方。漢帝國為了休養生息,積蓄力量。漢高祖、文帝、景帝執政的六七十年間一直採取屈辱的“和親”政策,每年送去大批財物,但始終無法滿足匈奴無止境的的貪婪。
公元前141年,漢武帝劉徹登基執政。漢帝國經過六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國力空前強大,漢武帝為了宣揚漢民族的威力,解除匈奴對漢的威脅,擺脫匈奴貪得無厭的敲詐勒索,對匈奴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擊戰爭,透過一系列戰役給匈奴以致命打擊。將其驅逐到大漠以北,從此“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
匈奴便是自秦朝到漢朝以來最為強盛的北方異族。也是漢族最大的異族敵人。除了匈奴之外,還有其他的異族。
如東胡異族,在秦朝時被匈奴滅亡,分裂為烏丸和鮮卑。而如今幽州以北最大的異族敵人便鮮卑和烏丸。烏丸從東胡分裂之後便一直沿襲著遊牧民族的風俗,以遊牧民族的方式生存下去。
然而,鮮卑族卻是出現了不同的意見。
一些鮮卑人認為應該儲存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這樣才是真正的草原上的雄鷹。然而,也有一些鮮卑人卻是討厭了居無定所的生活方式,想要入主中原。像漢人那樣生活。因此,鮮卑又一次分裂。變成了東部鮮卑和西部鮮卑。東部鮮卑佔據了與幽州比鄰的領土,一直都在為入主中原而準備著。或許說這東部鮮卑很多人並不瞭解。不過,說起天龍八部裡面一直想要復國的慕容復,想來很多人就明白,而這慕容復就是東部鮮卑的後人。這一次,與劉和聯合的便是東部鮮卑的人。至於西部鮮卑的人則是生活在與涼州比鄰的領土上,他們追求草原的風俗,更喜歡居住在大草原之上。若是有地圖可以參考,可以發現烏丸的一部分領土卻是在東部鮮卑和西部鮮卑的中間,至於什麼原因,也無非是鮮卑沒有分裂前跟烏丸的陳年舊事了。
這次異族聯軍,主要兵力便是烏丸和東部鮮卑,當然也有一些其他小股的異族,跟這兩個勢力卻是無法相提並論,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當然,異族跟漢族的統治方式並不一樣。
漢族講的是君王法制,“天地君親師”聽起來好似君王排在第三。但是,只要有點頭腦的統治階級都知道,天和地不過是用來統治百姓的一種手段,讓君王可以更好的統治百姓。所以,在漢族的土地上,君王是最大的人。不過,偏偏這些君王又要擺出一副公平、公正、公開的面孔,於是乎,法制就跟著建立起來。即便是君王,行事還要依照法制進行,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即便要懲罰一個人,也要定下罪名,這些也就不一而言。
異族同樣也有君王,稱之為單于。
只要是異族的君王,無論是烏丸、匈奴、或者說是鮮卑的君王,都稱之為單于。在異族,單于便是帝王的稱呼。若是一個部族的王沒有被別人認可為單于,那就是被對方看不起,從而引發一場戰爭也是很正常的事。而在異族之中,根本沒有法制的說法,一切都是用拳頭來說話。誰的拳頭大,誰就有話語權。至於法制,那是什麼玩意?就如一個單于被人殺了,在異族並沒有什麼犯上作亂的說法。你被人殺了說明你實力不夠,死了也是白死。誰能夠上位誰就有話語權。當然,漢族其實也沒有差別,歷朝歷代的王朝更替,都是下屬把前朝的皇室推翻才能成為君王。做法其實是一樣,只不過漢族的說法更委婉。例如清君側、皇帝昏庸,百姓沒發過日子等等,不像異族那樣乾脆直接。你不行就下臺,有能力的上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屋子之中雖然有十幾個人。不過,其中烏丸有六人,東部鮮卑五人,剩下四個是其餘小部族的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