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三國之四世三公> 第四四一章 戰事起(三十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四一章 戰事起(三十四) (3 / 3)

“烏雲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陽落山時,西方地平線下升起一朵城牆似的烏雲接住太陽,說明烏雲東移,西邊陰雨天氣正在移來,將要下雨。一般來說,如接中雲,則當夜有雨;如接高雲,則第二天有雨。但如西邊的烏雲呈條塊狀或斷開,或本地原來就多雲,那就不是未來有雨的徵兆了。

“西北天開鎖,明朝大太陽”:指陰雨天時,西北方向雲層裂開,露出一塊藍天,稱“天開鎖”。這說明本地已處在陰雨天氣系統後部,隨著陰雨系統東移,本地將雨止雲消,天氣轉好。

“太陽現一現,三天不見面”:指春、夏時節,雨天的中午,雲層裂開,太陽露一露臉,但云層又很快聚合變厚,這表明本地正處在準靜止鋒影響下,準靜止鋒附近氣流升降強烈、多變。上升氣流增強時,雲層變厚,降雨增大;上升氣流減弱時,雲層變薄,降雨減小或停止;中午前後,太陽照射強烈,雲層上部受熱蒸發,或雲層下面上升氣流減弱,天頂處的雲層就會裂開。隨著太陽照射減弱,或雲層下部上升氣流加強,裂開的雲層又重新聚攏變厚。因此,“太陽現一現”常預示繼續陰雨。

“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瓦塊雲,曬煞人):鯉魚斑是指透光高積雲,產生這種雲的氣團性質穩定,到了晚上,一遇到下沉氣流,雲體便迅速消散,次日將是晴好天氣。但是,如果雲體好像細小的魚鱗,則是卷積雲,這種雲多發生在低壓槽前或颱風外圍,短時間內會颳風或下雨,所以又有“魚鱗天,不雨也風顛”的諺語。

“雲鉤向哪方,風由哪方來”:雲鉤指的是鉤捲雲的尾部,出現在高空,有時上端有小鉤,也有排列成行的。上端小鉤所指,是高空風的方向,而高空風往往又與地面相聯,所以根據雲鉤方向大體可測知風的來向。

“早上烏雲蓋,無雨也風來”:是說早晨東南方向有黑雲遮日,預示有雨。因為早晨吹暖溼的東南風,溫度較本地空氣為高。形成上冷下熱,水汽易上升成雲,再加上白天地面受熱。空氣對流上升,更促使雲層抬高。水汽遇冷成水滴,從而可能使天氣變為不風即雨的情況。

“黃雲上下翻,將要下冰蛋”:黃雲多是暖溼空氣強烈上升所致,出現這種情況多降陣雨與冰雹。

“山戴帽,大雨到”:山戴帽是說氣壓低,空中水汽多在山頂形成雲層。至於是否會降雨,一般要視情況而定,如雲逐漸降低且加厚。降雨的可能性大,反之,雲逐漸抬升變薄,下雨的可能性就小。

“雲吃霧下,霧吃雲晴”:見到霧之後來了雲,可能低氣壓要來臨,是要下雨的兆頭。反之,如雲消霧起,表示低氣壓已過,晴朗天氣即將來臨。

“日落射腳。三天內雨落”:指太陽從雲層的空隙中照射下來,稱“日射腳”,傍晚出現日射腳。說明對流作用強烈,預示有雨。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早晨東方無雲,西方有云,陽光照到雲上散射出彩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陰雨系統移來,加上白天空氣一般不大穩定,天氣將會轉陰雨;傍晚如出晚霞,表明西邊天空已放晴。加上晚上一般對流減弱,形成彩霞的東方雲層。將更向東方移動或趨於消散,預示著天晴。

“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指的是久晴之後出現霧,說明有暖溼空氣移來,空氣潮溼,是天陰下雨的徵兆;久陰之後出現霧,表明天空中雲層變薄裂開消散,地面溫度降低而使水汽凝結成輻射霧,待到日出後霧將消去,就會出現晴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些經驗都是農民在田地裡耕作之時總結出來的,哪裡有那些玄之又玄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說法,就連天氣預報都不敢說百分百正確的事情,那些都不知道氣象是何物的古人會懂得?就如諸葛亮,他之所以能夠知道,也是因為他那個老丈人的原因,也就是黃月英的父親黃承彥。

而大部分的有身份、有地位的謀士哪裡會去搭理那些身份卑下的農民?所以,他們在見到某些謀士能夠預料天機之時就會感到驚駭。就如周瑜一般,見到諸葛亮真的“借來”了東風,立馬就嚇尿了,讓人去把諸葛亮給除去。如果諸葛亮真的有那麼牛逼,讓諸葛亮說說看什麼時候會有地震,諸葛亮敢回答嗎。所以,在說別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時候,其實相對而言是自己的無知才會有如此想法。

“元伯,閒話暫且不說,我們也要開始準備了,成敗在此一舉,你我是否能在主公手下嶄露頭角,就靠這一次了。”

“好,儁乂,有什麼要做的你直接吩咐就是,我自當照辦!”

高覽臉上帶著興奮和崇敬之色,張郃越是厲害,高覽就越是興奮,誰讓他和張郃是好友,張郃有了好處,又哪裡會忘記他呢?

“嗯!”

張郃點了點頭,隨後沉聲說道:“如今我們有一萬兵馬,要完成兩個準備。第一個,我們要準備好足夠的木筏,不然涿縣還沒有拿下,我軍怕是在大水之下覆滅了,這是重中之重,此事就交由你來執行;第二個,我們還要挖掘昌水河連通涿縣的渠路,這個渠路是經過我仔細查探、分析出來的,你也做不了。所以,你我二人各自執行,只等大雨落下之時,便是攻克涿縣之日。”

“好,一切都聽儁乂你的!”

隨後,張郃和高覽二人將一萬兵馬分成兩撥,每人各自領五千兵馬。張郃領著五千兵馬去挖渠路,而高覽則領著五千兵馬去砍伐樹木製造木筏。

“兒郎們,大家都加把勁,建功立業就在今朝,誰若是不出力,日後有了功勞,可莫要怪本將軍不記得他!”

“喏!”

張郃和高覽二人在那裡熱火朝天的開工著,而涿縣城內卻是一點都沒有反應,在如今戰事開起之時,連斥候都沒有派遣。倘若有派遣斥候出來巡邏,或許便會發現張郃和高覽這邊的行動。可惜,因為涿縣的地理位置,使得他們不認為會有失守的可能。故此,整個涿縣城內的守軍和百姓,依然平靜的過著日子。(未完待續)

喜歡三國之四世三公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四世三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