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從地圖上可以看出,袁紹入侵我幽州可從涿郡和代郡進入。然則代郡有天險可守,袁紹必然不會從這裡透過。由此,袁紹也必然會從涿郡經過。屆時。大人可以再用單校尉兩面夾擊之計,即便不能全殲袁紹兵馬,也能讓袁紹元氣大傷,再無入侵之力。待大人整頓軍馬,還可反攻入冀州,一舉拿下冀州,豈不妙哉!”
“大人…”
似乎被公孫瓚的獎賞給刺激到了,那些官員一個個紛紛獻出自己的良策。公孫瓚心中冷笑,剛才還擺出一副頭痛的模樣。現在見到有利可圖了,個個都有良策了。簡直是可恨。雖然氣惱這些麾下的不作為,公孫瓚也沒有發怒,對於他們提出的計策。俱都是笑著點頭同意。
“主公,大家同為朝廷的臣子。屬下以為,若是能夠化干戈為玉帛,便是更好。還望主公三思,且先派出使者與袁紹、袁常二人和談,若是事不可為,再起刀兵也無不可!”
正當大家在討論如何抗擊袁常和袁紹的時候,一道不和諧的聲音響了起來。
眾人望去,卻是公孫瓚的長史關靖。關靖是一名書生。卻非是一個迂腐的書生,相反。關靖跟公孫瓚一樣,都很仇視異族。故此。原本是幷州人士的關靖,在得知了公孫瓚的事蹟之後,毫不猶豫的投到了公孫瓚的麾下,替公孫瓚出謀劃策,並且處理政務。正因為有了關靖處理內政的能力,公孫瓚才能安然的在前方跟異族交戰。其中,關靖的功勞不可謂不大。所以,在公孫瓚升成為幽州刺史之後,關靖便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幽州的長史。所謂長史,便是文官之首,在幽州這個地界裡,也算是二號人物了。
公孫瓚知道關靖是忠誠於自己的人,所以,雖然關靖說出了這樣不和諧的話,公孫瓚也沒有發怒,依然是帶著笑容看著關靖。
“士起,以你看來,袁紹和袁常二人可有退兵的可能?”
面對公孫瓚的反問,關靖依然是面色不變,堅持說道:“主公,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努力,終有機會。若是我們什麼都不做,必然不會有所改變。袁紹和袁常二人並非是不通情達理之人,大家同為朝廷的臣子,何必妄起干戈,傷了和氣。所以,屬下以為,無論如何,都應當派遣使者前往二人營中與之商談。”
公孫瓚也知道關靖的性格,他既然這樣堅持,公孫瓚也不好傷了如此忠誠屬下的心。當下,公孫瓚點了點頭,道:“士起你如此堅持,某便答應你,派使者前往袁紹和袁常處和談。若是他們二人肯退兵,自然是極好;若是堅持進攻,我幽州的數十萬士卒,也不是吃素的。”
“多謝主公成全!”
見公孫瓚聽從了自己的意見,關靖長揖一身,臉上滿是喜悅之色。
“士起,不知對於出使的人選,你可有建議?此次出使,必定危險重重,說不定還有性命之危。若非士起你堅持,某絕不會派人與他們和談。”
“多謝主公信任!”
關靖再次長揖,然後正色道:“出使的提議既然是屬下提出,屬下自是當然不讓的願意成為此次出使的使者。為主公分憂,本也是屬下的分內之事!”
“不行!”
聽到關靖要親自前往袁紹和袁常二人營中,公孫瓚毫不猶豫的就拒絕了。關靖的忠心毋庸置疑,公孫瓚也不會懷疑他是趁機去投靠對方。而且,關靖處理政務的能力也是極佳的,有了關靖的幫忙,公孫瓚才能如此舒心。無論從哪一方面講,公孫瓚都不希望關靖出事,所以,自然是不願意關靖接下這次的任務。公孫瓚目光掃向麾下的官員,看到公孫瓚的目光,大多數的官員都是畏懼的縮回了腦袋,生怕公孫瓚把這個任務交給他們。任務是公孫瓚的,命是自己的,若非絕對忠誠於公孫瓚的手下。誰願意去做這樣冒險的事。
看到麾下官員的反應,公孫瓚心中更是氣憤。如今到了用人的時候,竟然一個個都這般畏畏縮縮。平日裡的豪言都到哪去了。當下,公孫瓚也不想去詢問手下的意見。目光盯在其中一人身上,便要將此人指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主公!如今幽州正值危難之時,屬下作為主公的臣子,在主公遇到困難的時候不站出來,又有何臉面站在主公的面前?況且,這個建議是屬下提出的,若是屬下都不去了,還有誰能去?所以。屬下懇請主公答應屬下的請求,否則,屬下便長跪不起!”
言畢,關靖直直的跪了下去,似乎真有公孫瓚不答應,他便不起來的意思。
“唉,罷了!”
見關靖如此表現,公孫瓚長嘆一聲,隨後無奈的點了點頭,表示答應了關靖的請求。對於關靖能夠如此替自己著想。公孫瓚心中說沒有感動也是假的。任是鐵石心腸的人,碰到關靖這般忠誠的屬下,怕是都會有所觸動。
“既然士起你如此堅持。某便答應你的請求。不過,此次出使,你必須帶上足夠的護衛,否則,即便你堅持,某亦然也是堅持。若是我幽州境內能夠多一些像士起你這般的忠貞之士,某又何須懼怕四方勢力。”
聽到公孫瓚這樣的話,一些臉皮薄的官員臉色頓時紅了下來;而一些心志比較堅定的官員,臉色依然沒有變化。心中暗自腹誹公孫瓚。你的話倒是說的好聽。這幽州是公孫瓚的,公孫瓚當然要去努力守住。而他們不過是替公孫瓚辦事。拿點薪水,還想讓他們怎麼樣?就算他們再努力。難道這幽州就能成為他們的?開玩笑,命是自己的,誰不愛惜?誰想死就讓誰去,他們才沒那麼傻。
不得不說,公孫瓚有一群這樣的手下,失敗也是在情理之中。
跟人家曹操這樣的成功人士對比一番,曹操麾下的文武碰到困難的時候,都是爭先恐後,唯恐自己慢別人一步。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手下,所以曹操才能坐大,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出使是需要的,不過,必要的防備還是也要準備。一旦和談不成,便唯有開戰!士起,若是事不可成,你便早日歸來,莫要讓某擔憂!”
“多謝主公掛懷,屬下定不會辜負主公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