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陵崔氏的聲名,自漢一直延續至宋朝,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可謂是經久不衰。常言百年王朝,千年世家,說的便是這些延續長久計程車族。
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朝代是周朝,有八百年時間。然而,博陵崔氏存在的時間卻是比周朝還要長久,其底蘊之深,絕對是驚人的。
與博陵崔氏同樣聞名的,則是清河郡崔氏。
有史記載,博陵及清河崔氏高官顯宦不絕。南北朝時,崔氏包括清河崔氏)為相者竟有十人,獲得爵位者二十六人;累至盛唐,為相者竟不可思議的多達二十七人,朝野五品以上官員400餘人,堪為一時之盛,其他家族無出其右。因此崔姓也被稱為“宰相之姓”。當時民間流傳有“崔家醜女不愁嫁,皇家公主嫁卻愁”的說法。從這個意義上說,北朝及盛唐的歷史,有相當一部分是崔氏人寫就的,成為一方郡望自在情理之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崔氏家族之所以能夠延續這麼久,是因為他們的家族有著不少秉持忠孝、剛正耿直、為民請命的人物,才使得這個家族能夠以人格立足於世,保持了強大的生命力。
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才能保持如此長時間的長盛不衰。
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兩者系出同宗,博陵崔氏更能堅守祖宗的訓誡,因此,博陵崔氏能夠延續到宋朝才衰敗;而清河崔氏,卻在唐朝就了無生息。
當然,這些大家族能夠存在這麼久,也是因為他們有著屬於他們的處世之道。
就如潁川荀家、陳家這些家族一樣,他們的子弟並沒有在一個勢力麾下效力。荀彧、荀攸在曹操麾下出力,荀諶則在袁紹麾下效力。當然,荀家子弟也有在其他的勢力效力的,然而,因為那些勢力並不讓人看好,所以派出的子弟也不是很有名望。而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當然也是跟潁川荀氏一樣的做法。
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雖然是在冀州的管轄之下,他們的子弟同樣分散到各地。
就說博陵崔氏有一個子弟在東漢末年到三國時代是比較出名的,此人自然是劉備三顧茅廬之時碰到的崔州平。
崔州平年輕之時狂傲不羈,性子疏懶,並無意於出仕。因此,博陵崔氏將崔州平給派到荊州考察。畢竟劉表也是一方勢力,而且還是漢室宗親,若是說劉表能夠爭得天下,也是有道理的。然而,或許正是因為崔州平到了荊州,認識了司馬徽,得到司馬徽的教授,隨後結識了諸葛亮、龐統、徐庶等人,才改變了性子。就連當初劉備跟崔州平相談的時候,都高興的要邀請崔州平出仕。不過,崔州平當時已經看出漢室復興無望,婉言推辭,最終或許是自己的原因,或許是博陵崔氏家族的原因,崔州平在魏國出仕,也算是人盡其才。
卻不說其他,如今袁常能夠從袁紹手中將渤海郡從冀州分割出來,博陵崔氏自然也將袁常給納入有能力爭奪天下的一個勢力。原本,安平郡是不需要讓太守前來,袁常畢竟只是有希望,卻並不是很大。不過,因為安平郡離渤海郡挺近的,因此,如今安平郡的太守,博陵崔氏的重要人物崔道親自前來觀看渤海郡的閱兵儀式。
除了安平郡之外,河間郡、樂陵國、平原國也都有派人前來,或是太守親自前來,或是長史前來,總之都給了袁常面子。
當然,清河郡崔氏只是派了一個管家來而已。
並不是清河郡崔氏的人看不起袁常,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安平郡崔氏。
先前就說過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是同一個祖宗,後來之所以分成兩家,或許便是因為先祖的理念不同,才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雖然分家了,兩家卻同樣強大,不得不說,崔氏先祖的教育,很值得讓人學習。
清河崔氏的人知道安平郡如此看重袁常,或者說如此給袁常面子,那他們自然就不會再派重要人物前來,只是讓一個管家前來意思、意思。
對此,袁常並不在意。安平郡崔氏和清河郡崔氏怎麼鬥爭是他們的事,只要不影響到他就行。
還有一個人物的到來,倒是讓袁常有些意外。
此人則是魏郡太守董昭,當初在鄴城的時候,袁常和董昭倒是有一面之緣。兩人也沒有過深度的交流,因此,董昭的到來,卻是讓袁常很意外。
董昭的才能毋庸置疑,歷史上他達到魏國的三公之位。起初他是在袁紹的麾下任職,卻沒能得到袁紹重用,還被袁紹麾下的謀士逢紀、郭圖等人打壓。最後還是為了保命,才跑到曹操那裡去,接著仕途就開始順風順水,最終走到三公的位置。
如今董昭已經明白袁紹麾下傾軋的厲害,董昭也不想參與進去。因此,當初袁紹任命他為魏郡太守的時候,才會毫不猶豫的跑到遠離鄴城這個鬥爭中心的魏郡去。在鄴城見到袁常的時候,董昭就眼前一亮,覺得袁常有些不尋常。所以,在接到袁常送來的邀請信之後,這才跑到渤海郡來觀看閱兵儀式。
事實上,跟太史慈的想法一樣,董昭也是來考察的。就看袁常是否能讓他滿意,若是滿意了,他便捨去魏郡太守的職位,投奔袁常。
當然,至於袁常如何,他要先交流一番,目前倒是要先看看渤海郡的實力。唯有強大的實力,才能在這亂世生存下去,若是連生存都做不到,更不用談其他的了。
喜歡三國之四世三公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四世三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