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身為朝廷大臣,卻是妄動兵戈,入侵其他領地,按罪行,無異於謀反,當抄家滅族。特別是劉虞得知公孫瓚在冀州一戰損兵折將,士氣大跌。如此機會,劉虞又豈會放過?
因此,劉虞召集十萬人馬,準備進攻公孫瓚。
而準備返回老巢的公孫瓚卻是不知道自己名義上的上司要對自己動手,還安然的在大興縣休整大軍。
次日,公孫瓚將二萬餘步兵精銳派回老巢易京,而他則率領四千白馬義從留在大興縣。之所以留下,並非是因為公孫瓚知道劉虞要進攻他,若是公孫瓚知道,就不會把那二萬餘步兵精銳給送回老巢。公孫瓚留下的原因,是因為黑袍人。
黑袍人的四萬青州黃巾經過南皮城和鄴城的兩次戰鬥,都已經成型,可以面對任何戰鬥了。但是,黑袍人志在天下,這四萬青州黃巾雖然已經合格,黑袍人卻覺得還不夠,因此準備繼續用戰鬥來錘鍊。冀州現在是打不得了,所以,黑袍人將目光盯向了北方異族。
北方異族雖然人數不少,卻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小的部落幾千人,大的部落上萬人或者更多。這樣剛好適合黑袍人練兵,因此,公孫瓚決定跟黑袍人去邊境的代郡走一趟。代郡的太守正是靠攏公孫瓚的一個,除卻黑袍人要練兵之外,公孫瓚也要練兵。這一次的冀州之戰,公孫瓚損失慘重,也需增加兵力。
之前黑袍人給公孫瓚出主意,將青州給拿下。公孫瓚挾持使節,名義上節制青州、幽州、冀州和幷州四州之地,公孫瓚的部下田楷已經是青州刺史,早就開始徵兵。公孫瓚打算給代郡太守交代一番,等日後青州計程車兵也拉到邊境來歷練。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句話用在公孫瓚身上卻是很適合。
公孫瓚的二萬大軍派走之後,公孫瓚就得到劉虞進攻自己的訊息。公孫瓚頓時大怒,在冀州被欺負了,回到自己的地盤,還要被人欺負?媽的,難道真當他公孫瓚是誰都能欺負的角色?
因此,公孫瓚心下大怒,準備要給劉虞好看。
不過,劉虞對北方異族用懷柔政策,並非說劉虞是個仁慈的人。在華夏,歷來是對付自己人的時候都很狠,劉虞也不例外。劉虞十萬人馬,對付公孫瓚的四千白馬義從,還有黑袍人的四萬青州黃巾,那還是輕鬆無比的。幽州什麼最多?那就是戰馬,劉虞的十萬大軍,竟然有三萬騎兵,若是公孫瓚和黑袍人出戰,只有滅亡這一條路。
因此,公孫瓚和黑袍人只能躲在大興縣城之中,不敢出城迎戰,那簡直就是找死。
“先生,您是否有何妙計?”
公孫瓚黑著一張臉,陰沉的問道。任誰被壓在城裡不敢出城迎戰,估計心情都不會很好。特別是公孫瓚這樣的名將,更是覺得丟臉。
“如今情況不明,且待探聽劉虞軍虛實之後再做打算。”
黑袍人高深莫測的說了一聲,其實是他心裡也沒什麼好的計策。
一條計策的執行,是要藉著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成功,劉虞的大軍突然出現在面前,黑袍人又不是神仙,哪有什麼應對方法。不要說黑袍人了,就算是郭嘉、諸葛亮面對這樣的情況,估計一時半會也沒有什麼好主意。
“公孫將軍無須憂慮,我等且上城頭看看情形,待了解劉虞大軍虛實,我定叫他有來無回。”
黑袍人這樣說了,公孫瓚也只能同意。
喜歡三國之四世三公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四世三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