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三國之四世三公> 第八十一章 危在旦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一章 危在旦夕 (1 / 2)

“昔日,聖人孔子應邀前往衛國宣傳儒家思想。然而,隨後聖人孔子便發現衛國國君邀請他並非是為了請他來教化衛國民眾,卻是為了抬高衛國國君的身份。而且,就在聖人孔子呆在衛國的時候,衛國國君的妻子南子,為了抬高自己聲望,公開炫耀,貶低聖人。故此,聖人憤怒之下離去,於途中想起衛國國君的妻子那種得寵之後,驕橫跋扈,亂政擾民事,因此才發出感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袁常侃侃而言,環視一週,最後總結道:“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聖人孔子並非是歧視女子,說的是那些小人,以及與小人一般的女子。至於為何到了如今會變成這般意思,自是有人斷章取義,誤解了聖人之言。”

“這位兄臺既然能說的這般詳細,想來應是知曉何人誤解聖人之言,還請告之。”

袁常出了風頭,有人對袁常不爽,但是此時也不好去招惹袁常。當然,也有心胸寬廣之人,覺得袁常的話讓自己有所脾益,因此也虛心詢問。

“好說!”

袁常拱了拱手,接著解釋到:“武帝之時,儒家大學董仲舒提出‘夫為妻綱’的說法,因此將聖人所言斷章取義,從而束縛了女子的言行,令人憤然。”

其實,“夫為妻綱”是董仲舒隨手造成的,他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提出“君為臣綱”,從而討好當時的漢武帝,發揚儒家思想。只不過他多說了兩句,就給人家女性的日子帶來巨大的苦厄,這一點就很不應該了。

對於袁常的解釋,有所悟者,則開始思考;當然,也有不滿的人,覺得袁常亂解聖人之言,開始抨擊袁常。不過,他們也只敢說一說,卻是不敢動手,不見趙雲和典韋虎視眈眈的站在袁常身邊。

“公子所言令人茅塞頓開,今日便算公子透過考核,公子隨後便可與小女子同往家中拜見父親。”

“文姬姑娘,我此次前來並非是為了見蔡大學士,乃是有話要與文姬姑娘說。”

蔡琰眉頭微蹙,不解的問到:“文姬為何人?公子是否認錯人了?”

聽了蔡琰的話,袁常錯愕片刻,隨後恍然,心中暗道自己忘了這一茬。蔡琰本名蔡昭姬,晉時為了避司馬昭之諱,故而改為文姬。袁常前世的時候聽的,說的都是蔡文姬,因此習慣之下卻是忘了改口,卻是讓人誤會。

“昭姬姑娘,不好意思,一時口誤,其實我此來正是有要事與昭姬姑娘你說。”

聽了袁常的話,蔡琰秀眉蹙起,先前因為袁常一番話而升起的好感,頓時消失殆盡。此時,在蔡琰的心中,已經把袁常當做登徒浪子。她蔡琰雖不是聲名卓著之人,但是認識她的人也都知道她的名字,而袁常卻是能喊錯,顯然是故意這般,為的還不是與她套熱乎。蔡琰也自信自己的容顏,也多次碰到登徒浪子言行怪異的想要吸引她的注意力。所以,有這般念頭也不奇怪。

當下,蔡琰臉色冷了下來,淡聲道:“公子既非為了家父前來,小女子與公子也未曾見過,卻是沒什麼好說的。”

言畢,蔡琰也不跟袁常多說什麼,低下頭撫弄琴音。

袁常也知道自己的行為有些突兀,但是蔡邕是他日後非常有用的一個人才,因此,他不得不這樣說。蔡琰說要撫琴一曲,袁常也就不多說什麼,等撫琴結束了,袁常再找他便是,不然他等下說些什麼,讓蔡琰無心撫琴,聽不到美妙琴音,也實為可惜。

卻說袁常要找蔡琰私聊,引得周遭計程車子們對他怒目而視。蔡琰無疑是眾士子的夢中,即使她已經與河東衛家有了婚約,卻也不妨礙他們對他有所想法。不說兩人只是有了婚約,即使是嫁了人又如何?如今的時代,還未到南宋之後,沒有程朱理學的壓制,女性的自由還沒有太過於受到限制。

便是袁常身旁的劉曦,都一臉幽怨的望著袁常。不是說好來找蔡邕的,怎麼又變成來找蔡琰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