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兒沒事兒。”王植擺擺手,突然心中一動,問道:“說起去年的那場天災,聽說你們白石河林場還捐了款?”
“嗯,沒錯。”程安平點頭,“當時雖然我們林場也遭了災,但是好在損失並不大。”
“看著許多鄉親們因為沙暴而沒了收入來源乃至房子,我們經理和大夥一合計,就拿了五十萬出來。”
“雖然那點兒錢也是杯水車薪,但是總算能幫助一些人度過冬天。”
“也就是說,你們林場的效益其實是不錯的,為什麼突然要賣呢?”
王植問道。
“呃……這個……”程安平表情一僵,猶豫了好一會兒,還是沒有跟王植說原因,而是道:
“王先生,這個問題您還是問我們經理吧,實際上我也不是很清楚。”
看到程安平躲閃的目光,王植知道,裡面一定有事兒。
但是既然人家不願意說,他自然也不好強問。
而且程安平說的也有道理,這種事情,問他們經理應該更能問明白。
“遠方那片樹林,是沙柳吧?”
正走著,王植一指遠方隱約可見的樹林問道。
“對。”程安平點點頭,“不過不止是沙柳,其中還有紅柳,有胡楊,在內部,還有一小片果園。”
“果園裡種著梨樹,桃樹,核桃樹等有一定經濟價值的果樹。”
“果園?”王植微微驚訝了一下。
“是的。王植先生您也知道,在這沙漠邊緣植樹造林,是需要花費很多人力物力的。”
“所以,在一切可能的情況下,我們都會去儘可能的嘗試。”
程安平解釋道。
王植點點頭,明白了。
說白了,種植梭梭樹,胡楊,沙柳等樹木,雖然具有防風固沙,改良土壤,改善氣候,乃至維持生物多樣性的積極作用,但是它不掙錢啊。
古往今來,不掙錢的事情,向來很少有人去做。
哪怕是抱著為社會做貢獻的決心,一直不掙錢,那也不是個事兒。
所以,回本是必要的。
在防風林裡面開闢果園,在防風林後面開闢葡萄園,在梭梭樹上寄種肉蓯蓉等,都是回本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