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貴妃聳聳肩,轉身走了。
寧太妃起不來,還是興國公扶她起來的。
一通鬧騰之後。御書房再次安靜下來。
也不知道哭了多久,太后才歇住眼淚。她看著地上的明黃聖旨,雙手握著椅子。
手上修長的護甲用著力,用力之大,黃金打造。鑲嵌玉石的護甲都彎曲了。
太后很清楚,那道聖旨,是她和皇上最後的母子情分。
皇上已經不管不顧了。他把空白聖旨和玉璽一起給了她,她是要殺大皇子。還是殺皇后,他全然不顧了。
他已經破罐子破摔了,若是這樣還不夠,那他就真的會去刨先太子的陵墓鞭屍,然後再自盡。
讓皇上答應立安郡王為太子,是太后盼了十幾年的事,如今得償所願,太后並不覺得高興,甚至覺得荒涼可笑。
她和皇位加起來,都不及皇后在皇上心中的分量!
是,十九年前,皇上被她逼著登基時,說過他會讓大錦朝保持在先皇駕崩時的樣子,直到交給安郡王為止。
這麼多年,他說到做到了。
太后知道,皇上是在跟她賭氣,當年她為什麼要皇上登基,而不是把皇位交給尚在襁褓中的安郡王手裡,一來是先皇臨時前傳位給皇上,二來他在軍中威望甚高,不論心智還是手段,甚至是性情,都遠勝先太子,他原就是先皇眾多皇子中,最聰明,也最酷似先皇的人。
做父親的,最喜歡的總是最像自己的兒子,先皇總是把“皇兒類我”掛在嘴邊。
先皇駕崩,北晉犯我邊境,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如何能做皇上,如何統帥滿朝文武?
讓皇上登基是逼不得已。
皇上若是不登基,只能是當時的二皇子,也就是現在的寧王做皇帝了。
就算太后再不滿皇上,可到底皇上還是她親兒子,皇上當年死活不願意繼承皇位,是她硬逼著皇上繼承了皇位,並寫下聖旨,待安郡王長大成人,再禪位給他。
要換成另外一個皇子,誰也不可能會答應這樣的要求。
本來都相安無事,可偏偏皇后懷了身孕。
滿朝文武不知道聖旨的事,都期盼皇后生下皇長子,好立為太子。
那時候,她就預料到,皇后一旦生下皇子,安郡王的儲君之路走的會很艱難,因為皇后的背後是手握重兵的鎮南侯。
她不止一次想要打掉皇后腹中的孩子,甚至要她的命……
大皇子很聰明,就跟小時候的皇上一樣,若換成是任何一個后妃所出,哪怕是卑賤的宮婢生的,她都會寵愛有加,可偏偏他是皇后生的。
尤其他眉眼酷似皇后,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太后見了就來氣。
可是一個聰慧,還過目不忘的嫡長子,是社稷之福,隨著大皇子越長越大,不少大臣都奏請皇上立他為太子,以穩固江山社稷。
其中,自然以鎮南侯為首了。
聽的多了,興國公就急了,他怕皇上真得會動心,要立大皇子為太子。
太后也有些擔心,這不要翻出十二年前皇上寫下的傳位聖旨。
可聖旨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