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侯姬昌被軟禁在朝歌,西岐城中自然就以他的長子姬考伯邑考)做主,這姬考是個大孝子,聽聞父親被軟禁,連忙派人從中打點關節,希望能救出其父。
姬考也算是個明白人,知道若是直接去苦求紂王,怕是半點作用都沒有,必須得從下面的臣公們著手,讓這些人去紂王面前說好話,方能見效。
時有上大夫散宜生勸姬考曰:“公子不需親自去朝歌,以防不測,由臣去便是。”但姬考堅持要親自去朝歌,任誰都勸不住。
臨行前,姬考拉著二弟姬發的手說:“兄弟好生與兄弟和美,不可改西岐規矩,我此去朝歌,多則三月,少則二月,即便回程。”
姬發回應道:“兄長放心去吧,這裡有我坐鎮亂不了,若是兄長能救出父親便好,若有意外,吾當發兵討伐商紂。”
姬考聞言,忙曰:“休要胡言亂語。”吩咐完畢,隨後收拾寶物進貢,擇日起行。
姬發同文武百官及九十八個弟弟,在十裡長亭餞別。邑考與眾人飲酒作別,一路前行,揚鞭縱馬;過了些紅杏芳林,行無限柳陰古道。
伯邑考與從人一日行至汜水關。關上軍兵見兩杆進貢幢,上書“西伯侯”旗號。一路順順利利的過五關來到澠池縣,渡黃河至孟津,進了朝歌城皇華官驛安下。他剛一住下,馬不停蹄的就去拜會朝中大臣們去了。
在伯邑考和眾大夫協商後一致認為,紂王身邊最有話語權的不外乎就是六個人。哪六個人?
頭一個就是太師聞仲,只可惜聞太師率兵出征,多年未歸,怕是指望不上他了。
第二個當數首相商容,想這商容一直都與父親姬昌)保持著書信往來,求當面求他,想來不難。
第三乃是王叔比幹,若說朝中誰的關系網最大,莫過於王叔比幹了,想他同族中多有在朝為官或在軍為將者,不去求他還能求誰。
第四個就是武成王黃飛虎,為何武成王會得紂王青睞,不外乎就是他倆從小一起長大,黃飛虎小時候還給紂王當過伴讀,由於有了這層關系,使得黃飛虎的話在紂王心中頗有分量。
第五、第六就是眼下當紅的費仲、尤渾兩個大臣了,據說這兩人現在恨得紂王歡心,連挖運河這等重要的國之大事都交給了他倆去執行,可見其寵愛有加。
伯邑考和上大夫散宜生商量好了,由他親自帶領一眾大夫去首相商容、王叔比幹、武成王黃飛虎家說情,希望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以上三位大臣在朝堂之上幫姬昌說幾句好話。而上大夫散宜生則各帶千金去費仲、尤渾兩個大臣家行賄,讓他們幫忙求情,就算不肯,至少也不要在朝堂上拖後腿便是。
於是二人分頭行事。
先說伯邑考去求首相商容、王叔比幹、武成王黃飛虎,正巧這三人在商容府上喝茶討論國事,聞得西伯侯張子到訪,哪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吶!
商容對比幹和黃飛虎說:“姬考來此,必是想求我等在朝堂之上為姬昌說話,但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比幹若有所思的回答:“此事說難也難,說易也易,關鍵全在西伯侯身上,若是他肯即刻帶兵出征,與北伯侯合兵一處,同討姜桓楚那叛逆,一切問題就都解決了,想必大王也不會再追究以前的是是非非。”
黃飛虎附和道:“王叔此言有理,一語中的。吾也常思,西伯侯為何幾次進兵都心不甘情不願,推三阻四的,想來想去也摸不清頭,還望二位教我。”
商容、比幹齊聲說道:“他那是保全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