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邑自古就是中原農耕民族對抗草原遊牧民族的前沿陣地,漢武帝時期就曾在此設伏過匈奴,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提前暴露了,使得當時的匈奴人察覺到危險而返回草原,故而功虧一簣。公元前133年,漢武帝在馬邑策劃的對匈奴的一場誘敵殲滅戰。漢武帝派遣精兵30萬,命護軍將軍韓安國、驍騎將軍李廣、輕車將軍公孫賀率主力部隊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山谷中。將屯將軍王恢與材官將軍李息率3萬多人出代郡,準備從側翼襲擊匈奴的輜重並斷其退路,一舉全殲匈奴主力。漢武帝同時派遣商人聶壹前往匈奴誘敵。軍臣單於得到使者的報告後,率領大軍向馬邑方向進軍。大軍來到距馬邑百餘裡的地方,發現沿途有牲畜,卻無人放牧,引起了軍臣單於的懷疑。匈奴在此時攻下一邊防小亭,俘獲了漢雁門尉史。在威脅下,尉史將漢軍的計謀全部說出。軍臣單於聽後大驚下令立即撤軍。)
從以前的那次馬邑之謀不難看出,馬邑這個地方確實適合打大規模的圍殲戰,但如何把保密工作做到位,又是一個相當棘手的難題了。像以前那種什麼沿途有牲畜,卻無人放牧……一個小小的雁門尉史都知曉整盤計劃……這些漏洞就千萬不要再出現了!
吸取前人經驗教訓,這次謝虎王組織大軍在馬邑設伏,除了核心幾位將軍和謀臣知道外,其他士兵一律不知,連馬邑的邊防士兵也一無所知。
有謀士問,這樣做,會不會讓馬邑的邊防軍和周邊民眾遭受損失。
謝虎王有所覺悟的回答:“要想騙到敵人,首先就要騙到自己人。若是我們把邊境一帶的人都撤了,那突厥人一看,還能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嗎!犧牲是在所難免的,突厥人要搶就讓他搶吧!反正他搶得再多,等我軍打敗他們後,一切還不又重回我軍手中。”
於是呼,突厥大軍南下,順利得出奇。有了羅藝這個“內應”在,突厥大軍對馬邑駐軍情況瞭如指掌,集中兵力一點突擊,馬邑各處邊軍紛紛潰敗,遺棄軍資無數,突厥人更是大搶特搶,奪得牛羊數萬頭,人人臉上都笑開了花。
本著以快打慢的作戰方針,突厥大軍繼續急行軍南下,準備在北虎大軍回過神來以前,就解決戰鬥,回到草原上去。他們一日行軍兩百餘裡,可謂是其疾如風。
這一日,頡利可汗又收到了羅藝的來信,信上說羅藝已經在馬邑城舉起義旗,反抗北虎政權,希望頡利可汗盡快移步馬邑城中,與其彙合,共討北虎軍。
頡利可汗心中冷笑:“羅藝啊羅藝,饒你機關算盡,也料想不到本汗才不會傻傻的去給你當擋箭牌,去和北虎軍硬拼,等本汗搶夠了,直接就回草原,到時候,留下你來牽制北虎軍。呵呵~~不過聽說馬邑城挺富的,既然你都邀請本汗前去了,本汗豈有不去之理。”
頡利可汗當即下令,全軍朝馬邑城方向急行軍前進。
數個時辰的急行軍,突厥大軍離馬邑城已經不到七八十裡路了。這時,馬邑城中的羅藝彷彿是擔心突厥大軍前來客大欺主,不斷派人來傳信,希望突厥大軍能在馬邑城外安營紮寨。對此,頡利可汗充耳不聞,對於突厥人來說,哪有到嘴的肉還吐出來的道理!他命令大軍加速前進,去馬邑城中歇息。
羅藝不斷派人前來說情,又不斷被頡利可汗拒絕,到最後,羅藝似乎是有些怕了,他索性帶著部下一萬多人,從馬邑城中跑了,直奔南面而去。
突厥眾將聞之,皆撫掌大笑起來,同時心中又鄙夷起羅藝,此等膽小怕事之徒,也敢反叛作亂。
一個時辰後,突厥大軍順利的進入無人防守的馬邑城,那寬曠平整的街道,兩旁錯落有致的建築,高大醒目的府衙,無一不昭示著這座邊境重鎮往日的繁華,可這裡就是……看不到一個人,甚至連一隻狗,一隻雞也沒有!
頡利可汗心道不好,準備命令大軍撤出馬邑城,但是已經晚了。只聽城外一聲炮響,早早埋伏在附近的北虎大軍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一起殺出,喊聲震天,直教突厥人摸不清到底有多少伏兵。
突厥人就算再笨,此時也知道中計了,一片慌亂,有將領準備帶人出城迎敵,有將領則提議先登城觀望一下,待弄清敵情,再做回應。頡利可汗見長途奔襲的大軍已經疲憊不堪,再加上天色已晚,突厥鐵騎不善於夜戰,遂採納了後者的建議,命人關閉馬邑四門,登城拒守,先探明敵情再說。
頡利可汗這一決定也令突厥大軍喪失了最後突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