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政權的興衰,和它所制定的制度有密切關系。
隋朝建立時,將北周仿照周禮設立的官爵制度廢除,設立了以三省六部制為主體的中央官僚體系。但隋朝有效統治天下的時間很短,大部分時候都處於對外戰爭或內戰分裂狀態,並且有門閥世家的阻撓,三省六部制未能有效的實施起來。
謝虎王治下的北方大地,現在相對比較太平,且本地門閥勢力經過義軍多次清洗,已經消亡殆盡,剩下的已經對北虎政權構不成什麼威脅,所以實施起三省六部制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最突出的成果就是得到了寒門士子和諸子百家的全力支援。
寒門士子和諸子百家為何全力支援三省六部制,這還得從其制度劃分上來細說。
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分為:內史省起草政令),尚書省管理政務),門下省審核政令),這三個部門直接向皇帝負責。其中尚書省又下轄六部,分別是: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皇帝為了避免尚書省坐大,就用其他兩省來節制尚書省,這種制度行之有效,一直沿用了上千年,直到清末才結束。
尚書省管理政務的,多是一些有長期從政經驗的老人,他們或多或少的都和門閥有關系,就算以前沒有關系,等他們在掌權位置坐久了,自然也就形成了新的門閥和黨派。要制約他們,就要在內史省和門下省大量啟用新的寒門士子,這也就是為什麼,寒門士子支援三省六部制,而門閥勢力反對三省六部制的根本原因。
至於諸子百家的全力支援態度,那就更顯而易見了,除了吏部以外的其它五部,你以為是給誰準備的,多是給諸子百家這種業內人士準備的。
謝虎王態度也很明顯,六部各設一正職外,另設多個副職,每個副職負責一面,哪裡出了問題,就向那裡問責。其中工部正職,更是邀請了魯妙子出山。魯老頭到底是抵擋不住把墨門發揚光大的誘惑,半推半就的就跑到晉陽任職來了,他和祝玉妍一笑泯恩仇,倒也算得上是一個好的結果。
制定好了制度,謝虎王又把目光投入到了全民掃盲運動中來,要知道,這件事做好了,那絕對是件大功德之事,無論於北虎政權還是於自己,都有天大的好處。
全民掃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簡化字型。想想看,一個字,幾十筆劃的比比皆是,這讓學子們都頭痛不已,更別說平頭百姓了。按理說,推行簡體字是件功德無量之事,不料當謝虎王提出這一意見後,引來了多方的抵觸,而沖在最前面抗爭的就是文人士子。
文人士子們推舉尚書省行走的老大人,齊善行作為他們的代言人,以理據爭,拒絕簡化字型,理由有很多,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當遵循祖制!
謝虎王何等精明的人,他當然明白這些人擔心什麼,要是全民普及識字,無疑就打破了文人士子的壟斷地位,長期下去,他們就要逐漸失去競爭優勢。
理是這個理,但謝虎王推行簡體字的決心已定,不會因為某些利益集團的阻撓而改弦更張,但他也不打算徹底和文人士子們撕破臉皮強推政策,所以採用迂迴的方法。謝虎王先是召開了一個盛大的宴會,邀請了北方有名的文人士子參加,酒宴進行到一半,謝虎王對著齊善行問道:“本王有一事不明,想請教下齊大人。”
齊善行見謝虎王當著眾人面請教自己,頓時覺得臉上有光,神采奕奕的回答說:“虎王殿下盡請發問,下官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謝虎王:“秦朝始皇帝為何要統一文字?”
齊善行:“秦統一天下後,各地任沿用以前六國的文字,從而出現了一令多文,使政令不通。故秦始皇統一文字,有助於江山社稷的長治久安。”
謝虎王:“漢初時期,為何用隸書代替秦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