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暄把蘇沁冉抱到懷裡,安慰道:“沒關係,我書房沒什麼不能給你看的東西,那個女孩是對你很重要的人嗎?”
“我不知道,我們只見過兩次。”蘇沁冉覺得說重要好像也沒到那個地步:“第一次是我剛剛到學校去拿寄到學校的衣服,沒帶傘,她送我回的宿舍,第二次是我們正好拼到同一輛車,她跟我說有人要用表白牆整我,讓我別當真。”
“你一直記著她?”
“她是我在那個學校碰到的兩個有交集但沒害過或坑過我錢的人之一。”
“還有一個是誰?”
“一家水果店的老闆。”
遲暄心疼地摸了摸蘇沁冉的頭髮,原本是個象牙塔,卻比社會還要危險幾分,讓學生提前體驗世間險惡,但是檔案並沒有提到這個女孩是怎麼落到那個中間商手裡的。
“冉冉知道她是怎麼出事的?”
“原本不知道,後來我變強了,也就知道了。”
這是一個抑鬱症病人的故事,起源是那位餘教授的課,女孩被威脅,不從就不讓她過,於是她想到了退課。
但是,退課本身就是一個存在漏洞的事情,因為需要老師簽字,不知道是為了防止學生私自退課還是為了助長罪惡,總之她沒成功也沒過。
但是就算是選修課,第二年她還得選這門課,那就畢不了業。
“不是所有人一開始就會想做壞事,如果是我,就算自己沒本事也會找人黑掉選課系統的。”蘇沁冉如此評價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因為規則的不合理必定催生不合理的對策。
遲暄表示預設和贊同,因為他也覺得這個規則沒有考慮事情的兩面性。
女孩卻沒想到任何辦法,本來就敏感自卑的她越發害怕,一直獨來獨往,不再願意與人交流,就給了中間商這種罪大惡極之人可乘之機。
她感覺到自己被跟蹤,於是想了個辦法在動態裡每天一條記錄自己的狀態,但是因為神神叨叨被封號了,之後她悄無聲息地失蹤了,再也沒有音訊。
她的父母找到學校,學校一無所知,覺得心虛的餘教授就開始散播謠言,說女孩是因為玻璃心,受不了掛科,所以逃避自殺。
她母親不相信,直到屍體腐爛,被人從河裡撈出來,並且被勒索了三萬塊錢。
強大的輿論壓力之下,女孩的母親和奶奶相繼自殺,家破人亡也就是這樣吧。
“現在,算是討回公道了。”
餘教授和那個中間商被判死刑,其餘幫兇,最少的判了十年,但是遲暄也有那個本事讓它變無期。
“晚了。”蘇沁冉又想起了卜偵探遇到的那個怪人評價遲到的正義。
遲暄沉默了,對於受害者,一切都完了,現在他們做的只能讓這個世界少一個受害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