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峰巒講得很隨意,但是大家都很受用。
嶽峰巒這幾句話,其實很有門道。一些領導肯定會高高在上的喊著,大家必須馬上落實,明天開始我逐村督查,然後巴拉巴拉。
但嶽峰巒就說,各村看看,有什麼事大家一起商量。
這其實也是督查,就是換了個說法,但村裡面的同志聽著感受就不一樣。
“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要求,縣上出臺了住房保障政策,對貧困戶裡面沒用房屋的或者房子已經是危房無法住人的,要修建房屋,就是貧困戶自建房,建好驗收之後,按規定領取補助。”
貧困戶建房。
這是好事情啊。
“嶽鎮長,貧困戶建房是所有的貧困戶還是沒有住房的貧困戶?”有人開口問道。
這一問問出了問題的關鍵,如果是所有貧困戶,那就是每個人都有建房的資格,新房誰不想要,肯定會有很多人申請建房。
嶽峰巒搖了搖頭,“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貧困戶的區別,貧困戶要區分為一般貧困戶和重點貧困戶,貧困戶裡面條件好一些的,算是一般貧困戶,如果房子什麼的都沒有,比如成天在鎮政府轉悠的那個大爺,無兒無女,房子也要塌了,他這種情況算是重點貧困戶,可以建房。”
眾人點頭,原來還有這麼一個問題。
“這個工作尤其需要大家主意區分,而且要再公平公正的條件下,修房造物在農村是一輩子的大事,如果有免費的錢建房,互相之間比較的人就多,這是一個很好的政策,但是大家必須要把握好,不要因為一個好政策,落實的時候又帶來了新的矛盾。”
眾人點頭。
雖然大家在點頭,但是大家其實心裡沒底。
為什麼沒底?因為很多東西無法量化區分。
比如收入,一個家庭有多少收入,都是憑農戶自己口說。幹部們可以從房子和傢俱方面看出一些差別,比如一家有裝修,另外一家沒有裝修,就可以判斷出來條件的好與壞。
但是在兩個貧困戶之間,收入都不高,傢俱家電都是沒有,憑幹部直觀區分就有很大的難度了。
所以,這個任務看似簡單,但正如嶽鎮長所說,如果搞不好,就會造成新的不平均,造成新的矛盾。
哎......
有人突然想起了上次解決問題的情況,那不是李華化解的麼。
有一個人這麼想,那麼就會有兩個人這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