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殊榮,也讓它在國內天然就能夠獲得更多關注和支援。
韓冬個人最欣賞這家公司的一點就是當他們成為國內自主研發領域的標誌之後,這種巨大的優勢讓其可以在國內應該無往不利了,但他們緊接著又將目標投向了海外,選擇了一條更有難度的路去走,披荊斬棘。
其實對於很多國內廠商來說,以中國市場的發展速度,經營好了,未來或許在營收上也能成為ea,動視這樣的老牌廠商,甚至再過好些年,壟斷之後,猶有過之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顯然青魚網路並不只是滿足商業上的成功。
這段採訪進行了大概三個多小時,好像韓冬一次要將這麼久堆積的問題一次性問完似的,不知道有沒有也順帶帶著一些上邊兒的大佬們想問的問題。當一家公司在一個長久以來的弱勢領域展現出來這樣崛起的勢頭,很多政策並不是不能靈活變動的,規則關於一些底線的東西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內容。
所以葉沉溪相對之前和其他媒體的閑聊,措辭上也會更加嚴謹一些。
在採訪的最後,韓冬意味深長地說:“葉總,加油啊,大家都看著你們呢。”
這個“大家”指的當然不僅僅是玩家,媒體和同行。
葉沉溪只能說:“韓記者,你給了我很大的壓力啊。”
韓冬笑道:“蜘蛛俠曾經說過,責任越大,能力也就越大啊。”
這記者還有點兒諧。
……
隨後又是《時代週刊》的那個女記者,艾佛哈特。
今年四月初的《時代週刊》上刊登了她中國之行的成果。
在那篇標題為《大國的崛起》的專題中,艾佛哈特詳細闡述了中國遊戲行業的歷史,發展形態,遊戲主機的禁令,單機市場的沒落,網路遊戲的興盛,免費模式的大行其道……這些種種,以詳盡的資料為支撐,基本上把95年到08年底的中國遊戲圈摸了個底朝天。
以及從去年開始fg平臺上線後,將會對單機市場帶來的深遠影響,或許是現在還不那麼容易看出來的。
艾佛哈特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在中國採訪了多名遊戲人,查閱了相當多的資料和資料,才完成了那篇文章。
原本經濟學專家們的預期是中國很可能在十年內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遊戲市場,但在艾佛哈特的文章中,她大膽預測,這個時間點可能需要縮減一半。
她認為青魚網路和fg平臺的出現讓中國的玩家們有了更多的機會領略到他們自己和世界其他更先進的公司們開發的作品,甚至帶動了電腦硬體裝置的升級,乃至網路寬頻的普及。
開始與世界接軌,不僅僅只是遊戲這一個行業崛起的標誌。
而那些原本因為各種原因拋棄了那個市場的廠商們,又開始對她蠢蠢欲動,垂涎三尺,更多的廠商開始在pc上面考慮“簡體中文版”這件事情。
或許是因為深入瞭解了中國當時的遊戲環境,近距離地感受到那樣的大環境當中,沉迷免費遊戲的玩家,拼命迎合這些玩家的遊戲公司……要面對怎樣的壓力和玩家們的不理解,報以怎樣的魄力和決心,青魚網路才能“一意孤行”去推動一個fg平臺。
不過這畢竟是《時代週刊》的一家之言,絕大多數主流的遊戲媒體依然認為中國遊戲的崛起,還遠未到來。
他們也覺得艾佛哈特把青魚網路和《萬物起源》抬得過高了,她將這款遊戲擺到了歷史最佳之一的位置上,與《吃豆人》、《俄羅斯方塊》、《塞爾達:時之笛》和《超級馬裡奧64》這些公認的歷史最佳遊戲們擺到了同一個層面上。
這件事情在網路上甚至招來一些那些遊戲激進粉絲們的口誅筆伐。
另外,對於一個市場來說,青魚網路是其中的代表,但也僅此一家而已。
這個市場的興起很難由一家公司去決定,況且這家公司本身也還需要後續更多,更有分量和質量的作品來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