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遊戲開發指南> 第186章 批判一番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86章 批判一番 (3 / 3)

在新時代下的文化傳播媒介有很多,遊戲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這也是為什麼文化部的大佬願意扶持青魚網路出口海外的原因。

其實這一點葉沉溪想的,當然要比梁其坤更深。

“還有嗎?”葉沉溪又問。

“還有第三點,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些單機遊戲廠商們宣傳的方式好像全都變成了乞討求憐。如果前面說的是我們在研發思路上已經畸形了,導致在新時代下完全不具備和國際大作抗衡的競爭力,而面對市場的態度,這是真正悲哀的事情。”

這一點葉沉溪也感同身受。

早年間,上個世紀,還算是百花齊放的時候。哪怕是《血獅》這樣臭名昭著的作品上市的時候,也是說的是“中國人自己的即時戰略遊戲。”

雖然口氣略大,結果也並不體面,只是那時候的人們,至少做的時候還是充滿雄心壯志的,市場粗野狂放,欣欣向榮。

後來慢慢地,這些單機遊戲從業者們,都陷入到悲觀的情緒之中,不僅僅是遊戲中,在遊戲外的宣傳上同樣也是。

在面對市場和玩家的時候,他們會說“放一條生路”,“重溫當年的那一份感動”,“補個票買套正版”,“支援民族産業”。

打悲情牌,感動牌,民族企業牌,把自身也擺在一個很低乞求者的位置上。

這不是一個商業市場中,正常的商家和使用者之間的關系。

葉沉溪一直覺得遊戲商和玩家的關系是平等的,不是爸爸,也不是孫子。

他們創造遊戲這樣一件商品,玩家選擇購買並在其中獲得樂趣或者其他,這就是了。

而單機遊戲的從業者們,卻在愈加惡化的市場環境中,自己也迷失了。

他們說單機遊戲要完了,你不買就真的完了。

他們讓你去重溫當年獲得的那一份感動,為情懷買單。

他們說你要支援民族産業,支援國産,不要讓我們的市場上只能看見那些國外大廠的3a産品。

但玩家真的沒有這種義務。

嚴格來講,玩家作為非專業人員,不需要承擔保護和拯救一個産業的義務,也不需要有因為民族主義支援一個國産品牌的覺悟,他們去買一款遊戲的真正原因應該是遊戲好玩,而不是因為情懷或者曾經的感動。

遊戲是商品,商品的意義是創造價值。

而單機遊戲商們的價值觀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哪怕是在網路遊戲中,土豪玩家充了錢,變強了,爬到排行榜第一名了,拿到了“天下第一”的稱號,獲得了能讓他自己滿足的,哪怕說是虛榮吧。

在自由意志範疇的討論下,這其實也是一種商業社會的等價交換原則。

單機遊戲從業者們對網遊的吸金能力當然垂涎三尺,但也沒必要去批判他們不過利用中國“人傻錢多”的弱點。

他們應該要明白的一件事情是,遊戲能否賣得出去,重要的是遊戲本身,能否吸引玩家,而不是乞求。

葉沉溪說:“對於這點我很認同。”

“無論如何,我要先把這個平臺搭建起來,讓所有人都有同樣的面對玩家的機會。但具體是沉淪還是新生,還是要看我們自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