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臣不敢爭辯,邊告罪,邊讓人快去請辰舟出來。
辰舟本來正在內屋和遠道而來的賓客笑談呢,卻見自家一向訓練有素的家臣幾乎是連滾帶爬地沖進來,抖著嘴唇,連話都說不完整了,更別提儀態。
他不覺有些惱怒,抬腳就踹了上去:“說話!”
那家臣狠狠嚥了口口水,依舊哆嗦,卻能說出完整的話了:“公主、公主殿下來了!”
辰舟愣了一下,瞳孔瞬間緊縮了一下,,連那坐在一邊看好戲的外賓都顧不得了,一疊聲地往外趕,嘴裡還道:“快快快!領我去見公主殿下。”
要說這當今東國聖上鬱竹正,後宮佳麗也有那麼幾十人,卻子嗣稀薄。
鬱竹正只除了一個已經成年的皇子,只有兩個未成年的皇子以及一個剛剛牙牙學語的皇女,也夠不上封公主的資格。
但之前皇帝留下的姐妹或者女兒,則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算不的公主。
以至於偌大的一個東國,夠資格被叫一聲“公主”的,竟只有整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譚琰母親。
但是也別因此就小看了她。
要知道,這十五年來,東國幾乎所有的轟動全國的事情,都跟這個公主有關。
那異姓王造反失敗,最後死在了自己的臥房,外界傳聞是懾於天威自盡而亡,但親自參與了圍剿行動的辰家,卻知道是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公主殺了他。
只是當時公主的身份地位太尷尬,這件事雖說能說成是大義滅親,但終究對一個女人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鬱竹正就讓人秘而不發。
而之後,京中有個炙手可熱的權貴因為言語不幹淨,得罪了她,不出半個月,就被人發現暴斃在花街柳巷中。
當時辰家的一個家將正負責京中的治安,對這件事自然是極其重視。但卻在他調查半個月之後,被鬱竹正一道密令,終止了調查。
關於這種事還有很多,但因為人家的身份擺在那裡,若是沒有直接的證據,貿然去找公主的茬,無異於直接往鬱竹正的臉上呼巴掌。
這種事,但凡有點有頭腦的人,都不願意去做。
因此,在朝廷權貴中,也逐漸流傳開了公主殘暴弒殺的流言。
可即使只是流言,也惹得公主殿下不高興。
不出兩天,京城中就發滿了不知從哪裡流出來的傳單,上面言之有物地記載了一些權貴見不得人的骯髒事。
而那些人,正是詆毀公主最不遺餘力的人。
辰舟一想起這件事究竟是怎麼被平息的,到現在還心有餘悸。
當時傳單在民間流傳了一陣子,不等權貴想到什麼應對之法,幾個極富盛名的禦史就聯名上書彈劾那些人,聲勢之大,逼得鬱竹正只能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