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鬼吹燈Ⅱ04《巫峽棺山》> 第三十六章 燒餅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六章 燒餅歌 (2 / 2)

shirey 楊說:“很奇怪,地底暗無天日,怎會有如此枝葉茂密的叢林?地仙村古墓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我見眾人一路跋山,到此都已疲憊了,便說:“這世上那有什麼神仙窟宅?我看此處肯定不是什麼善地,大夥都精神著點,跟著我別走散了,咱們先找個地方休息一陣。”說完牽著被緊緊捆縛的孫九爺向前攢行。

由於孫九爺不肯吐露那隻“巴山猿狖”的去向,我擔心它會突然來襲,於是一邊行走的同時,還要一邊暗中留意四周的動靜,只等那家夥一露頭,就立刻結果掉它的性命,卻始終沒見那廝出現。

在一片漆黑的樹叢中走不多遠,就見迎面有一幢廟宇,這座磚木結構的廟宇沒有院落,半掩在地底的古樹林中,門前立著兩根鐵旗杆,殿堂約有兩層樓高,屋頂上覆蓋著“綠、黃、藍”三色琉璃瓦。四壁紅牆到底。氣象森嚴,廟前古匾高懸,上書“武聖廟”。兩邊是“忠義神武、伏魔協天”八個大字。

我拿出“瓷屏地圖”來看了看,那圖中的房舍小如螻蟻,不拿放大鏡都看不清楚,在邊緣處似乎繪著一處廟堂,正是這座“關帝廟”。

先前在空無一人的“清溪鎮”。我們曾經見過有這座廟堂的遺址,看來地仙封師古在山中建了村子,是把明代的“清溪古鎮”原樣複制到了地底,據圖推測,經過“關帝廟”向前數百米的距離,就是大片的房舍宅院,這裡應該已經屬於“地仙村”範圍之內了。

可“地仙村”裡的古墓博物館在哪?諾大個村莊都是墓室?地仙和他上萬眷族弟子的屍體都在哪?眼見四周靜得出奇,我一時不想冒然進去,決定先到“關帝廟”裡讓大夥休整一陣,這座建築內有牆壁支撐。而且地仙村裡縱有什麼妖邪之物,包括這不知是人是鬼的孫九爺,量其也不敢在武聖關帝眼前作祟,另外正好借機逼問他口供,等心中有了底再進古墓不遲。

shirey 楊和么妹兒兩人先到廟中搜尋了一番,裡面是一無機關二無活人,連只老鼠屍蟲都沒見到,是個清淨整齊的去處。

我放下心來,這才讓眾人全夥入內,只見堂內雕樑畫棟,上設排列如北鬥七星的“琉璃盞”,兩側置著六根雕龍抱柱,蟠龍姿態各異,個個須眉皆張,顯得活靈活現。

正當中塑著“武聖真君”坐像,手捧《麟經》1,神態“威嚴端莊、勇猛剛毅”,“關平、周倉”分列左右,架著冷氣森森一口“青龍偃月刀”。離近了一看,那刀竟是口開了刃的真刀,而且刀身長大沉重,不是凡人所用的兵器。

到此堂中,不得不教人肅然起敬,胖子“啪”地打個立正,先給“武聖真君”敬了個禮,然後把孫教授推到“青龍偃月刀”前,告訴他:“要是再不招出實情,別怪胖爺不客氣了,這就當著關二爺的面,立刻給你這老小子放點血。”

我攔住胖子,把孫九爺推到殿中角落裡讓他坐著,告訴大夥先吃點東西填飽了肚子,但注意千萬別用火燭,煙也先別抽了,免得又著了“觀山太保”的障眼法。

為了節約照明器材,我們在漆黑的殿堂內,只點了兩盞小型熒光燈,就著燈光吃了幾口壓縮幹糧,然後便開始了對孫九爺的“三堂會審”。

孫教授倒也從容,雙手被反捆了坐在地上,但他似乎對逼供這套格外熟悉,絲毫不露驚慌之情,這可能是在文革時鍛煉出來的,一直沒回答我提出的任何問題,而是問我們有沒有聽說過“燒餅歌”?

胖子斥道:“事到如今你還想吃燒餅?不交代清楚你的問題,就只有死路一條,別再妄想吃什麼燒餅了,趕緊坦白村裡的明器都埋哪了?”

我卻知孫九爺所言,是指明代奇人劉基劉伯溫所做的一套“卦歌”,劉伯溫最擅奇門數術,又兼精通形勢風水之理,在民間傳說中都認為此人有半仙之體,他根據佔驗推演卦象的理數,將所得結果隱藏在民謠般的“燒餅歌”中,是一種隱晦的“語言”,其中暗藏深意,與“燒餅歌”字面上的含義相去甚遠,常人絕難想象,多是參照歌訣,才得以洞悉其中“天機”。

但這僅屬民間傳說,《燒餅歌》未必真為劉伯溫所作,我並不知道孫教授跟我們說這件事想做什麼,也懶得同他兜圈子,就問他言下之意究竟是什麼:“有什麼話最好直說,別再轉彎抹角的打什麼鬼主意,真把王胖子惹急了我可攔不住他。”

孫教授道:“萬事都有個始因,不知其因,怎知其果?我只是想告訴你觀山太保的真實來歷,說起來那還是一段幾百年前的舊事,當年觀山太保本是巴山蜀水間的隱士,要不是作此燒餅歌的劉伯溫洩露天機,恐怕直到今時今日……都不會有人知道觀山的字號。”

※※※

1《麟經》:《春秋》之別名。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