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塵長老最後再三叮嚀的,倒鬥的行規要在墓室東南角點上蠟燭,燈亮便開棺摸金,倘若燈滅則速退;另外,不可取多餘的東西,不可破壞棺槨,一間墓室只可進出一個來回,離開時要盡量把盜洞回填……
鷓鴣哨當天夜裡獨自一人找到了那塊南宋古墓的殘碑,這時天色正晚,天空陰雲浮動,月亮在團團烏雲中時隱時現,夜風吹動樹林中的枯枝敗葉,似是鬼哭狼嚎。
鷓鴣哨這回不再使用自己的搬山分甲術,而是依照了塵法師的指點,以摸金校尉的手法打出了一條直達墓室的盜洞。
當下準備了墨鬥、捆屍索、探陰爪、蠟燭、軟屍香、黑驢蹄子和糯米等物,吃了一粒避屍氣的紅奩妙心丸,將一把德國二十響鏡面匣子槍的機頭撥開,插在腰間,又用濕布矇住口鼻。
那了塵長老說這墓穴形勢混亂,風逆氣兇,形如斷劍,勢如覆舟,這種標準的兇穴中說不定會釀出屍變,不過鷓鴣哨身經百戰,再兇險的古墓也不再話下。那些古墓中的精靈鬼怪、粽子陰煞、黑兇白兇,這幾年幹掉了沒有一百,也有八十。
鷓鴣哨心想:“這回是了塵長老考驗自己的膽量和手段,絕不能墜了‘鷓鴣哨’三個字在倒鬥行內響當當的字號。”於是做好了準備,抬頭看了看天上的朦朧的月亮,提著馬燈,深吸一口氣,鑽進了盜洞。
鷓鴣哨憑著敏捷的身手,不多時便鑽進了主墓室,這座墓規模不大,高度也十分有限,顯得分外壓抑。地上堆了不少明器,鷓鴣哨對那些瑣碎的陪葬之物看也不看,進去之後,便找準墓室東南角,點燃了一支蠟燭,轉身看了看墓主的棺槨,發現這裡沒有槨,只有棺,是一具銅角金棺,整個棺材都是銅的。在鷓鴣哨的盜墓生涯中,這種棺材還是初次見到,以前只是聽說過這種銅角金棺是為了防止乍屍而特製的,很可能是因為墓主下葬前,已經出現了某些屍變的跡象。
不過鷓鴣哨藝高人膽大,用探陰爪啟開沉重的棺蓋,只見棺中是個女子,面目如生,也就三十歲上下,是個貴婦模樣,兩腮微鼓,這說明她口中含有防腐的珠子,頭上插滿了金銀首飾,身上蓋著一層繡被。從上半身看,女屍身穿九套大殮之服,只扒她最外邊的一套下來,回去便有交代。鷓鴣哨翻身躍進棺中,取出捆屍索,在自己身上纏了兩遭,於胸口處打個結,另一端做成一個類似上吊用的繩圈,套住女屍的脖子。
鷓鴣哨屏住呼吸趴在棺中,和女屍臉對著臉,在棺中點了一塊軟屍香順手就放在南宋女屍的臉側,軟屍香可以迅速把發硬的屍體燻軟。向後坐到棺中女屍腿上,調整好捆屍索的長度,一抬頭挺直腰幹,由於受到脖子上捆屍索的牽引,女屍也同時隨著他坐了起來。
摸金校尉用捆屍索一端套在自己胸前,一端做成繩套拴住屍體的脖子,是為了使屍體立起來,而且自己可以騰下手來,去脫屍體身上的衣服。由於摸金校尉是騎在屍體身上,屍體立起來後,就比摸金校尉矮上一塊,所以捆屍索都纏在胸口,另一端套住屍體的脖頸,這樣才能保持水平。後來此術流至民盜之中,但是未得其詳,用的繩子是普通的繩子,繩上沒有墨;而且民盜也沒搞清楚捆屍索的系法,自己這邊不是纏在胸前,而也是和屍體那端一樣,套在自己的脖子上,有不少人就因為方法不當,糊裡糊塗地死在這上邊。
鷓鴣哨用捆屍索把女屍扯了起來,剛要動手解開女屍穿在最外邊的斂服,忽然覺得背後一陣陰風吹過,回頭一看墓室東南角的蠟燭火苗,被風吹得飄飄忽忽,似乎隨時都會熄滅。鷓鴣哨此刻和女屍被捆屍索拴在一起,見那蠟燭即將熄滅,暗道一聲:“糟糕。”看來這套大斂服是拿不到了,然而對面的女屍忽然一張嘴,從緊閉的口中掉落出一個黑紫色的珠子。
鷓鴣哨看了看近在咫尺的女屍,女屍的臉上正在慢慢地長出一層極細的白色絨毛,看來只要墓室東南角的蠟燭一滅,這屍體要變成白兇了,不過縱然真的發生屍變,自己這捆屍索也盡可以剋制它。
不過按照摸金校尉的行規,蠟燭滅了就不可以再取墓室中的任何明器,鷓鴣哨十五歲便開始做搬山道人,十二年來久歷艱險,遇上了不知多少難以想象的複雜場面,這時候如果就此罷手,自是可以全身而退,然而知難而返,不是他行事的作風。
鷓鴣哨的打算,是既不能讓蠟燭滅了,也不能給這古屍屍變的機會,女屍身上穿的大斂之服也必須扒下來給了塵長老帶回去,若不如此,也顯不出自己的手段。
鷓鴣哨瞄了一眼女屍口中掉落的深紫色珠子,便知道大概是用“硃砂”同“紫玉”混合的丹丸,這是種嶗山術裡為了不讓死者産生屍變而秘製的“定屍丹”。中國古代的貴族極少願意火葬,如果死後有將要屍變跡象,便請道士用丹藥制住,依舊入土斂葬,但是這些事除了死者的家屬知道,絕不對外吐露半句。
墓室東南角的蠟燭火苗,不知被哪裡出現的陰風,吹得忽明忽暗,眨眼間就會熄滅,鷓鴣哨坐在女屍身上,左手一抻捆屍索,那女屍被軟屍香薰得久了,脖頸受到拉扯,立即頭向後仰,張開了嘴。
鷓鴣哨立刻用右手撿起掉落在棺中的定屍丹,塞進了女屍口中,抬腳撐住女屍的肚腹,再次扯動捆屍索,把女屍頭部扯得向下一低,閉了上嘴,那枚定屍丹便再次留在了她的口中。
隨後鷓鴣哨騰出右手抽出腰間的匣子槍,回手便是一槍,“啪”的一聲,將墓室中的一面瓦當打落在地。這間墓室是磚木結構,為了保護木椽,修建之時在木椽處都覆以圓柱形的瓦當,瓦當被子彈擊中,有一大塊掉落在地上,剛好落在蠟燭附近,被上面的風一帶,蠟燭只呼的一閃,竟然沒有熄滅,這一槍角度拿捏得恰到好處,半截空心圓柱形狀的瓦當,如同防風的套桶,剛好遮住了蠟燭的東南兩側,東側是墓道入口,這樣一來,就把外邊吹進來的氣流盡數擋住,只要不把瓦當吹倒,蠟燭就不會熄滅。
鷓鴣哨由於要扯著捆屍索,左手不敢稍離,又怕蠟燭隨時會熄掉,這才兵行險招,憑藉著超凡脫俗的身手,開槍打落瓦當遮風。
只要蠟燭不滅,就不算破了摸金校尉的規矩,即使真的發生屍變,也要傾盡全力把這具南宋女屍身上的斂服取到手。
這時天色已經不早,必須趕在金雞報曉前離開。摸金校尉的各種禁忌規矩極多,“雞鳴不摸金”便是其中之一,因為不管動機如何,什麼替天行道也好,為民取財,扶危濟貧也好,盜墓賊終究是盜墓賊,倒鬥是絕對不能見光的行當,倘若壞了規矩,天亮的時候還留在墓室之中,那連祖師爺都保佑不了。
此時了塵長老雖然傳了鷓鴣哨種種行規及手法,並給了他一整套的摸金器械,但是並沒有授他最重要的摸金符,如果不戴摸金符,而以摸金校尉的手段去倒鬥,是十分危險的,假如這樣仍然能從古墓中倒出明器,才有資格取得摸金符。
打盜洞通入墓室便已用了很多時間,遲則生變,越快把斂服倒出來越好。鷓鴣哨估摸著時間所剩無幾了,便擺了個魁星踢鬥的姿勢,坐在南宋女屍腿上,用腳和胸前的捆屍索固定住棺中的南宋女屍,讓她保持坐姿,伸手去解罩在她最外層的斂服。
忽然鷓鴣哨覺得脖子上一癢,似乎有個毛茸茸的東西趴在自己肩頭,鷓鴣哨饒是膽大,也覺得全身汗毛倒豎,急忙保持著身不動、膀不搖的姿勢,扭回頭去看自己肩膀上究竟是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