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共七片。
都被收納起來了。
可萬一某天,發射二向箔的文明觀察到太陽系沒有在二向箔下被清理,那必然會發出更為難以應付的打擊。
這三百多年間,太陽系人類一直都是在專注於研究解決這個問題。
原本定好的兩個方案並沒有變過,要麼所有人類移民、要麼人類自己把太陽炸了,造成太陽系已經被清理的假象。
按照正常邏輯判斷,所有人類移民應該要比毀滅太陽簡單的多,畢竟太陽的體積實在是太過龐大了。
但現實卻是,毀滅太陽計劃的發展要比移民計劃的發展更快。
毀滅天然就比創造容易。
況且在掌握了反物質武器的基礎上,炸燬滅太陽只需要反物質的數量夠多就好了。
可讓所有人類移民的話,那需要考慮的東西就太多了。
比如,是分批移民還是共同移民?
分批移民速度很難抵過人口的增長速度,那移走一批又生出來一批、移走一批又生出來一批,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而要是共同移民的話,那問題更大了。
現在太陽系內人類共有六十億,像盤古號那樣規模得星際航母,得製造多少艘才能容納得下?
而且六十億人每天消耗資源是極為恐怖的,萬一短時間內找不到適合補充資源的星球,六十億人都只能居住在星艦上,那要不了多久星艦城市裡就得變成人吃人的世界。
所以思來想去,當然還是把太陽毀滅掉最為簡單。
太陽毀滅之後,採集其殘骸物質也足夠人類一直生存下去了。
當然,太陽系必然會因為失去太陽的引力而發生巨大變化。
最大可能的模型,是水星和太陽一起毀滅,金星火星地球被摧毀的千瘡百孔,冥王星變成一顆流浪星球飛向柯伊伯帶外,四顆氣態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開始受各自引力影響靠近。
然後,其中質量最大的木星會吸引大量太陽被毀滅後拋射的物質,星球內部壓力增加開始產生核聚變反應,變成一顆褐矮星。
這形成需要數百萬年的時間。
成為褐矮星後木星仍然不會停下,會繼續吸收太陽的殘骸物質,併吞噬或掠奪走小行星帶內的天體,以及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衛星,讓自身質量不斷增加。
之後周圍的星體會被它愈發增長的引力撕碎變為塵埃,有的塵埃落入已經成為褐矮星的木星中,有的塵埃則遊離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