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對大將軍府上下所有人來說,漫長地好似沒有盡頭,但對數萬京中百姓來說,卻是再尋常不過。
翌日一早,無名手下的人,點燃流言的星星之火,再經過配套的蓄意煽動,迅速蔓延至整座京城!再過不久,會傳遍整個叢葉!
流言最初的內容由無名安排人放出,大概是——
昨日暴雨夜,言治在大將軍府內離奇身亡!而且昨日一早,遲聿不僅早朝散得早,還破天荒地親臨大將軍府,看望生病的言治!
流言裡的事件,簡單卻勁爆,一國大將軍的死非同小可,更何況言治表面功夫素來做得足,忠君愛國的形象深入人心,頗具民間威望,他的死,自然引來百姓議論紛紛!
而他的死到底是何人所為?
無名有意栽贓給遲聿,卻沒有直接放出“暴君殺了言大將軍”這樣的話來,而是同時炒熱遲聿昨日一早莫名探病言治的事情,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怎麼他早上才看望過言治,夜裡言治就離奇死了?要說跟他沒有一點關係,誰信?
遲聿殘暴嗜血、殘害忠良的形象,比言治的忠君愛國,更深入人心!
百姓認定是遲聿殺害了言治的這種心理過程,簡直就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天經地義!
另外,因為無名模稜兩可的謠傳方式,反倒給了世人腦補、發揮想象力的空間,充分調動了他們參與討伐遲聿陣營的積極性,群情激憤四個字,在眾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言序才是殺死言治的直接兇手,若此真相流傳出來,百姓們不清楚言序是誰,火頭上罵個幾天,也就過去了;無名若將言辭推出來,一頓暗中操作,可以在他身上按個弒父、不孝、狠毒的名聲,軍中將士最講熱血和義氣,難免不服他,易受挑撥,尋釁滋事,多少會給想掌控言家軍的言辭,帶來麻煩!
相對的,無名支援的那些言治嫡系將領們,則會更有優勢。
無名傳言辭的流言,明顯有利可圖,但前提是,遲聿不反擊,而這種可能顯然為零。
外人沒有親眼看到昨夜大將軍府內發生了什麼,他們相信怎樣的真相,全靠流言,而流言這種東西,只要邏輯自洽,不論真假,能輕易起來,也能頃刻覆滅,無名若在左右輿論這件事上,跟遲聿鬥起來,只會沒完沒了,而且得不償失。
但若傳出殺害言治的人是遲聿,就不一樣了!
因為遲聿身為暴君的惡,人盡皆知,他就算挑起一波流言,說殺了言治的兇手另有其人,百姓也不信!
無名就是思慮到了這一點,才命自己的人以最快的速度散佈遲聿的流言,眾人在知道他們敬重愛戴的大將軍,被暴君所害後,對他會更為厭惡憎恨!同時,對新君的期待也會更迫切!
無名此舉,是在為百里唸的橫空出世鋪路!
……
大臣們上朝的時辰早,而流言還未發酵起來,他們自是沒機會聽到,不過一些訊息靈通的重臣,譬如丞相許成、工部楊尚書、易長初等人,都已得到了言治被言域家主殺死的訊息。
今日的早朝,言治當然沒有來,而龍椅上的遲聿也未曾問過。
下朝後,不少惦記言治為何沒出現的人,都派了手下人去打探訊息,這一打探,知道言治死了,而兇手是他們不久前才面見過的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