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房修房的事,沒有銀子就別修好了,漏雨就用木盆接著,其他幾房就按著我說的做。”
趙老夫人不想再看到這一堂兒媳婦,於是擺了擺手,由婆子扶著起身準備回內室。
莫情只好跟著起身,四個媳婦走了出去。
半路上,昌氏冷哼一聲,盯著莫情道:“做人留一線,你如今是得意,但時日還長著,二房是過不好,但總有一日會過好的,你們都給我等著。”
昌氏率先走了,莫情卻是一臉莫名,她還個月錢還惹到她了,真是無語。
大嫂和三嫂卻上前安慰莫情,不過也是言不由衷,個個都知道她有錢,心裡不嫉妒不可能。
以前莫情初嫁趙牧的時候,那會兒知道她老是跟在蘇大人和瑩兒身邊,像個小跟班似的,都以為人家只把她當個朗中看待,然而才幾年過去,莫家藥鋪卻越來越有名氣了,也越來越賺錢了,他們才發現看走了眼,再看四弟趙牧與蘇大人走得這麼近,還跟晉王也熟悉,幾房都不是滋味兒。
四房是看著一日好過一日的,她們的夫君拼了大半輩子才好不容易回京,沒想到四弟卻是帶功回京,如今又委以重用,將來要是晉王事成,必定是前途無量。
眼下他們最看不起的小門戶出身的莫氏也是家財萬貫,就這一身衣料,一看就是京城裡最好的衣料,他們雖是世家,也不得不嫉妒,徒有名聲卻不及她有錢,在吃穿用度上,只見他們的孩子請最好的夫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出入各有馬車和下人,哪像他們幾房,一家人一輛馬車,還得夫妻之間商量著用。
莫情本以為兩位嫂嫂安慰她幾句就各自走了,沒想會去她的東院小坐一會兒,回趙府才幾日,嫂子們也沒有來過東院,初次要去,她不好拒絕。
到了東院,往花廳裡一坐,下人就送來了茶和點心,莫情為兩位嫂子倒上茶水,大嫂章氏見過世面,一聞到茶香味就知道不是普通的茶葉,於是拿起來喝了一口,接著雙眸一亮,說道:“這是剛出的新茶,比閩中的還要好,四弟妹,這茶葉在何處購得,我夫君一向好茶,正想買些給他喝喝。”
“初入京那會兒,我夫君陪著上頭的人去過紫金樓,回來就說那紫金樓裡一壺茶就能費百金,在京城裡很是出名,我今個兒喝著這茶,應該不比紫金樓的差。”
何止不比紫金樓的差,是連紫金樓都不能相比,只有她和瑩兒才有的喝,而且這麼多年以來,她們喝剩下的茶變成陳茶了,還給底下的下人喝,茶葉是不曾斷過,她也沒有想到會這麼值錢。
於是莫情只笑了笑。
三嫂馬氏吃了一塊點心,雙眸一亮,說道:“這是城西黎莊的糕點吧,聽說黎莊的東家一天只做半日生意,去晚了就沒有了,我瞧著這才天亮,糕點還是熱的,莫非剛才去買的?”
莫情只好點頭,她倒沒有過問此事,都是院中管家打理,這位老管家跟在她身邊幾年了,也是從巴蜀帶來的,對她很忠心,她的喜好自然知道,尤其是在平江府的時候,還曾跟著鄔總管出去辦事,學會了不少事情。
就在幾人說著話的時候,花園裡傳來孩子的聲音。
六歲的小思源和兩歲的趙婍美正在花園裡排排坐,小思源說道:“金叔,把城西的米糕和豬油糕以及城東的八珍糕和玉帶糕都裝一些進去,除了糕點外,還有蜜餞,各樣蜜餞都要裝些去,金叔,同窗有七位,他們吃糕點,還能帶些蜜餞回去給家中的妹妹,這樣的話,他們就會跟我玩了。”
東院金管家笑著應好,“大公子先等會,我這就叫人裝入食盒,只是夫人可是說了的,與人結交,應以忠心,以食物誘之,不是上上之策。”
小思源無奈一嘆,“我也沒有辦法,誰叫弟弟不聽話,昨日又搶了幾位的風頭,原本夫子覺得弟弟太小了,就坐我旁邊聽聽課,哪知他聽課不安份,老是搶著答問題,夫子都拿他沒有辦法,他們昨天都生氣了呢。”
“這是為何?”
金管家自然知道小思源嘴中的弟弟是誰了,必定是蘇大人的兒子蘇子衍了,這小娃娃還沒有到開蒙的年紀,居然還會搶著答題了,果然虎父無犬子,這不該是好事麼?
小思源卻像個小大人似的嘆了口氣,“金叔,你不知道,我這弟弟鋒芒畢露,傷人傷己,改日得跟幹娘說一聲,弟弟這性子,以後會沒有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