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劉禪心中之計,孔明目光不由變得明亮許多,抬頭望向其,其中摻有些許莫名。
“陛下,此事太過繁瑣,若想實行起來,還需照顧到方方面面,乃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時真要實行起來太過困難!”孔明有些輕嘆道。
“所以朕才於今日與相父相商,相父有經天緯地之才,亦有治國安邦之策,這些方方面面朕相信相父可以處理好!”劉禪委婉笑道。
正所謂什麼人做什麼事,劉禪根本不能照顧到方方面面的小事,他所能做到的,能用到的無非是自身的金手指,穿越所帶來的好處,那便是後世先進的事物。
“此事還需召諸卿細細商議方能再做決定!”揮了揮羽扇,孔明有些猶豫。
“相父,若想治理蜀中,相父可有何妙計?”
“接連數戰,國力空虛,我蜀中目前急需恢復生產,屯田休兵,提升國力。”孔明道。
會心一笑,劉禪開口:“既然蜀中可如此,漢中為何不可?我軍得漢中之地,未得漢中之民,如今的漢中民生凋敝,百廢待興,急需一股洪流喚起。”
這是劉禪與孔明攤牌以來,第一次爭執,之前雖說是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些不成熟,但是這畢竟是劉禪針對是蜀國目前,乃至以後的發展方針,若是因為孔明的過多擔心憂慮而導致政令不行,那可就太......
不管是演義,還是正史,諸葛亮的治世水平確實名震古今,但是其最大毛病就是過於謹慎,太過求穩,相比於鳳雛龐士元,其可以治理國家,恢復民生,卻不適合謀劃天下,攻城伐地,龐士元善奇謀,萬事喜歡搏一搏,雖是賭徒心理,卻往往能有大成效。
想到這裡,劉禪就不禁心想,若是龐統未死,孔明主內,士元主外,兩人協作,配以諸多大臣,未必不能實現漢室復興大業。
“遷民,遷民,陛下總想遷民,可有具體方略,遷哪些民,如何抉擇?蜀中百姓在這裡生活了數代之久,豈能如此輕易翻越艱難險道,背井離鄉,去漢中生存?還是說陛下從未考慮過這些,只想用強?”孔明反擊道。
“朕沒說要強制性,許以優惠,調動蜀中居民積極性,令其自發選擇赴漢中!”
“關鍵便是這優惠,朝廷許什麼優惠?什麼優惠才能讓百姓們主動選擇赴漢中?”
“百姓最缺什麼,或者說最想要什麼,我們便給他們什麼,於生活中給予便利,他們所求的大多數無非於能否有飯吃?能否有地方住?能否有衣穿?能否年年有餘?”
“朕之前也說了,花一季之資,便可讓其安居,與此同時,推行新的田畝之策!”劉禪鄭重道。
孔明聞言,目露精光,神色微變,驚道:“新的田畝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