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算了,等以後有機會再說吧。媽,等你去的時候,幫我給三嫂捎點東西……”卓玉婷經歷這幾年的婚姻生活,已經懂了人情往來,這不知道寧馨要生了,打算讓媽給三嫂捎塊布料過去走人情。
“行,你到時給提前給我送過來。”楊秋菊一口應下。閨女結婚後變得越來越懂事,她非常欣慰。
別看閨女和兒子是親兄妹,可是他們都各自成家立業,肯定是先顧自己的小家,才能在有餘力的情況下幫助兄弟姐妹。嫁出去的閨女更不用說,用上孃家兄弟的時候多。只要閨女跟孃家兄嫂處好關系,到時候越到麻煩,說不定哪個哥哥就拉她一把。這就是楊秋菊當孃的心思。
“希望這次三嫂能生個男孩,這樣就兒女雙全了。”
“我也盼著你三嫂生個兒子。”
到底老思想作怪,不管是卓玉婷還是楊秋菊都希望寧馨生兒子,這年頭家裡沒個兒子,總讓人瞧不起。
轉眼間一個多月過去,到了天剛剛轉暖的陽春三月,楊秋菊早已包袱款款來到部隊,專門來給兒媳婦伺候月子。寧馨到了預産期,卓玉航早早把人送到醫院待産。
寧馨在醫院呆了一天,第二天上午經歷陣痛生下一個男孩,六斤八兩重。恰好這天卓玉航請了天假,陪媳婦待産,等護士抱著孩子出來,他激動地接過襁褓中的兒子,咧著嘴笑開了。
楊秋菊也高興地很,抱著剛出生的孫子樂呵呵地直笑。雖然她不嫌棄孫女,但是又得了個孫子更好。
幸虧曉悅姑娘上學去了,不然看到奶奶和爸爸這麼開心,還以為他們只喜歡新出生的弟弟,不喜歡她了。
剛出生的孩子面板紅通通的,黑色的頭發緊緊貼著頭皮,模樣還真不怎麼好看,但是那雙黑葡萄似的眼睛亮晶晶的,清澈透亮,讓卓玉航怎麼看都看不夠。
都說莊稼看著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家的好,還真是這樣,自家的崽子怎麼看怎麼稀罕。
卓玉航陪了媳婦孩子一會兒,不捨地把孩子放到媳婦身邊。
“媽,你看著點,我回去燉點湯來。”
“行,你放心吧,我就在這裡看著。”
卓玉航回家時,見到的熟人都問他媳婦生了男孩還是女孩。
“是個男孩,六斤八兩呢。”
“有兒子了,恭喜你啊!”
訊息傳開後,大家都說寧馨運氣好,生了個兒子。眼下的觀念就是:不管女人嫁的多麼好,她自己再有本事,還是能生兒子比較重要。
軍嫂們在背後八卦:“看寧馨臉面好,還以為生個閨女呢。”
“從後面看不顯肚子,看著也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