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詔獄啊,三年,雖然王陽明沒死,但是也染了不少病。
而王明陽的身體也一直不好,所以活了五十多歲就死了。
可他將會成為一個聖人,聖人就活五十多歲,有點可惜。
李昭看著楊厚照桌上的摺子,正是趙瑾拿來給楊厚照看得,也正是王陽明罵楊厚照的那個,她神色變得猶豫起來。
這時候楊厚照消食還沒回來,秦姑姑在一旁端茶倒水,見娘娘發呆,問道:“娘娘,您怎麼了?”
李昭抬頭問道:“你聽過王守仁這個人的名字嗎?”
秦姑姑道:“格竹子的那位?娶媳婦忘了洞房的那位?”
因為理學說存天理去人慾,格物致知,也就是天理在哪裡?天理和人慾怎麼分,朱熹說你要格物才能知道道理,而你家的拉地的牛有它的道理,一塊磚有他的道理,反正什麼東西都有道理,但是得格,格就是悟。
王守仁一開始是理學門徒,所以聽了朱先生的話,就想知道自己家門前的竹子有什麼道理,蹲在那裡一直看,好幾天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就一直看,後來的結果很明顯,格竹子的道理他懂了,就是不能格,人會暈倒,可能死人,但是竹子有什麼道理,他沒格出來。
這件事一時間成為大家的笑話。
至於忘了洞房這件事。
王陽明結婚是在外地,結婚那天出去走,在廟裡遇見了個和尚,他本身就是一個特別願意思考、又參學悟道這麼一個人,就和大師特別投機,聊啊聊,從人生理想到詩詞歌賦,反正特別投機,就忘了時間,也忘了自己是幹啥來的了。
直到大師問道:“聽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啊,你幹什麼來了?”
王陽明一拍腦門,我是來娶媳婦的,洞房還沒入,天都亮了。
秦姑姑都聽說了這兩件事,她可是後宮的人啊,李昭:“……”
“想不到這麼有名,您真知道?”
秦姑姑笑道:“可能除了咱們萬歲爺,再沒這麼特別的人了吧?聽老公公們說過。”
那確實,楊厚照也是奇葩,跟王陽明比,人家是奇葩但是人家成了聖人了,楊厚照只成了昏君。
但話說回來,王陽明就是楊厚照的手下,是在他管理的朝廷中,王陽明大放異彩,成為一代聖人,這不也是一種驕傲嗎?
說明照照還是很開明的,不限制人的思想。
心學是早就有的,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他的徒弟是兩兄弟,程頤和程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