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奏摺太多,皇上沒那麼多精力,就會將批紅和蓋章的權利交給司禮監。
也就是說,司禮監有著決定國家大事的權利。
內閣是“外宰相”。
司禮監的太監就是“內宰相”。
趙瑾做了“內宰相”之首之後,摸透了楊厚照不愛上朝,外臣經常見不到皇上這個規律。
所以濫用職權矯旨之類,開始弄權發展自己的勢力。
就連內閣首輔,也要對趙瑾禮讓三分。
那時候的趙瑾風光無限,權傾朝野,大臣們見面都要跪地磕頭,叫他九千歲。
皇上是萬歲,他只比皇上少一千。
權傾朝野其實算不上什麼罪過,但是趙瑾沒什麼真本事,只知道貪婪,他命令所有官員,不管是做什麼事,只要出京,回來必須孝敬他,錢數還都是固定的,非上萬兩銀子不行。
有一位七品禦使,不過出京三天去辦事,人又比較清廉,回來之後沒錢給他,最後沒辦法,怕趙瑾加害,自己上吊死了。
而本朝俸祿極低,就算那些能交得起錢的官員,錢財又是從哪裡來呢?
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民脂民膏。
所以這趙瑾不是什麼好東西,楊厚照的昏庸名聲,有一半是他壞的,打虎應該打的就是他。
李昭是絕對不會選趙瑾的,但是其他人她又不認得,她看向楊厚照:“皇上,他們都叫什麼名字啊?”
楊厚照看向下面七人:“還不跟娘娘說,你們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