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結局更符合商業大片的定律,個人英雄主義,很不錯。
江夏把兩者雜糅了一下,在剔除了小孩和女人的情況下,把兩者合二為一,既體現了喪屍這種物種的情感性,也體現了他們的恩怨性,同時還體現了主角的倔強,在那一場盛世煙花下,才是真正的傳奇。
在沒有女人和小孩的情況下,為了體現他那時候的孤獨,江夏沒有讓主角複述動畫片中的臺詞,而是看沒有聲音沒有字幕的《西遊記》,自己在那配上臺詞,宛如一個配音演員。
主角是唯一能解決喪屍病毒的人,他的血液具有解毒功能,在沒有女人和小孩的情況下,如何把血液送出去?
不把血液送出去,他就不是傳奇,與整個主題不符合。
江夏給這一段安排的是,他把兩管血液儲存了下來,然後一個只是剪影一樣的人,來到這邊,撿起了儲存的那管血液,看到了他寫下的話語,再然後,一轉眼,他來到了倖存者基地,交上來兩管血液。
加強了主角的存在感,消除了傳奇性,這是江夏對《我是傳奇》的部分修改。
把結局主角死亡處,弄的更加複雜化。
原版《我是傳奇》中第二個結局,也就是喪屍救回妻子,卻放他們三個人走的結局,江夏看著怎麼都有些不太合理,太削弱了傳奇性。反倒是第一版的結局,那一場爆炸後,拿著血液來到倖存者基地,更好的體現了主角的傳奇性。
江夏同樣選擇削弱主角的傳奇性,把結局處複雜化,合理性上差了一點。
沒有解釋為什麼會突然出現一個人來,主角孤獨的生活了三年都找不到一個活人,怎麼會最後多了個人?
江夏沒有給出解釋,甚至都沒給出最後的日期,只是有那麼一個人,在正午時分,在這邊撿起了那兩管血液,送到了倖存者基地。
《我是傳奇》的上映日期在六月底,沒真正進入暑期檔,是最先開啟暑期檔大門的電影。
江夏那時候正在拍攝《神話》中的古裝部分。
《神話》拍攝起來比《我是傳奇》還麻煩,為了更好呈現大秦軍威,江夏放大了那一場戰爭,拉長了時間。
《我是傳奇》的上映,首日票房很高。
這是一部商業大片!
凡是最初看到這部電影的人,都是這麼認為的。
裡面特效鏡頭很多,荒蕪的城市,不同尋常的喪屍“追暗者”,很吃特效,還有那些動物,也很吃特效鏡頭。
看到最後,在燦爛的爆炸火花裡,感覺很嗨,都認為是很不錯的商業大片。
所以,《我是傳奇》的票房相當不錯。
一個人主演了一部電影,沒有任何其他人加入,江夏個人的表演被極致放大。
《一代宗師》和《地心引力》後,這部《我是傳奇》彷彿回歸了正軌,江夏的商業大作回歸,讓不少人都走進電影院支援。
在近乎所有人都認為江夏這是一部商業大片,重新回到爭奪票房正軌時,米國奧斯卡的一個知名評委,卻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狀態:“江的新電影非常棒,他貢獻了巔峰的演技,整部電影主題很好,是一部值得深思探討的電影,今年的奧斯卡評選,我會提名江當最佳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