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我不當明星> 第746章 世界第一IP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46章 世界第一IP (2 / 2)

在江夏看來,如果《加勒比海盜》給力點,再加上《速度與激情》給力點,應該有希望超過“哈利·波特”,不過卻還需要好多好多年。

《速度與激情》平均票房並不太高,中間有幾部的票房有下滑,一直到了第5部 才把票房拉了起來。

《加勒比海盜》則是始終保持著強勢,如果說誰最有希望把“哈利·波特”從冠軍寶座上踢下來,那江夏絕對是支援《加勒比海盜》,每一部的平均票房足夠高,非常接近“哈利·波特”,而且還在繼續出著。

甚至江夏都想過,如果“哈利·波特”沒有原著的加成,到底能不能拼過《加勒比海盜》還不知道。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成功,一半歸功於j.k.羅琳的原著小說,一半歸功於電影的導演和編劇,以及出品公司華納兄弟。

小說原著足夠好,被翻譯了73種語言,截止2015年全球暢銷4.5億本,這個銷量,在如今電子書流行的時代,絕對是神話級別。

原著小說之所以如此暢銷,那是因為這是一部能覆蓋全年齡段的小說,雖然一直掛著兒童文學的字眼,但成年人讀起來都會津津有味,不能自拔,被其中的故事與世界深深吸引。

江夏讀“哈利·波特”系列時,這個系列才出了六部,他當時都上了高中,電影都拍出來了好幾部,他才去翻看了小說。看完了中文版不算完,他還去翻看了英文原版,雖然看不懂,但他還是跟對照一樣給掃了一遍,主要看的是每個人的名字是什麼,還有一些咒語,以及一些地名什麼的,這種專有名詞,他記得很清楚。

託當時翻看英文版的福,江夏現在能回憶起一整個系列的“哈利·波特”,中英文都有。

僅僅是作品的成功,可造就不了77億美金票房的神話,電影的改編以及選角是成功的另外一大助力。

江夏是原著黨,他對文學作品改影視作品,始終抱著很深的成見,始終認為改影視作品改不好,因為不可避免的要對原著進行改編,他很討厭這種改編,原著已經足夠精彩,幹嘛還要改編?

可是江夏後來也明白,電影是電影,小說是小說,有些東西,不是隨便說說就能一比一複製出來的。

或許跟江夏先看的電影版“哈利·波特”有關,“哈利·波特”系列是為數不多的,改編小說讓江夏不討厭的。

電影在第1部 與第2部的時候,非常貼合原著,色調都是溫和的暖色調,都有些童話色彩。到了第3部換了導演後,色調開始轉冷,也開始有了跟原著不一樣的地方,到了第4部往後,改動越來越大,卻也是成功的。因為在第4部中伏地魔複活,哈利必須長大,要與伏地魔戰鬥,一二部中的童話風格,不適合戰鬥,冷色調的成人奇幻風格,才是正確的道路。

對文學作品的改編,成功與否,看的不是原著黨們的怒號,而是看路人黨的反應。路人黨的反應直觀體現在了票房上,他們願意掏錢看電影,就證明電影是成功的。

第3部 的風格突換,讓很多人不適應,但後續的票房證明這個改動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說,第3部的導演卡隆,拯救了後續的“哈利·波特”電影,這才有了77億美金的神話。

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哈利·波特”原著黨都跟電影黨在互撕,原著黨們感覺後幾部的改編,簡直在毀壞這部偉大的著作,電影黨則認為,改編的很好。兩撥人爭吵不休,沒個頭緒,沒個盡頭。不管怎麼爭吵,兩撥人都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忠實粉絲。

江夏認為電影改編的成功,原因很簡單,就是票房。他一直是個票房至上的人,就算一部爛片有票房,江夏都想知道為什麼,為什麼有人去看這樣的爛片?後來他看明白了,去看爛片,基本就是沖著某個明星去的,除此外,沒啥。

優秀的電影卻有各自優秀的地方,那都是需要學習。不管是特效做的好,還是演員選的巧,甚至連燈光和剪輯好,都得學習一番。

在穿越前,江夏比較遺憾的是沒把《加勒比海盜》第5部 等出來,比較滿足的是,看到了完整版的八部《哈利·波特》,看到了最終的大結局。

對於整個魔法世界的挖掘,是粉絲們津津樂道的事情,不管是貓頭鷹還是麻瓜世界,都有很多人提出各種理論去研究。讓江夏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則是隻看過八部電影的天津外國語大學的翟文喆老師,曾經寫過的一篇十萬字的論文“赫敏為什麼不能嫁給哈利——哈利·波特中的歷史、文化與政治”挖掘了很多隱藏資訊,從側面證明瞭“哈利·波特”的成功不是偶然。

實際上,江夏當初看到赫敏竟然是跟羅恩好上了,確實出乎了他的預料。一般電影中的男主角是和女主角好上的,這一部卻沒有,讓江夏很驚訝。

如此一部神作,還是兒童文學,江夏怎麼會不拿出來呢?

光是這一部小說,就足以讓江晨曦從六歲讀到十六歲,十六歲以後,就把電影拍出來,再給她看十幾年,直接能看到外孫出生。

江夏之前還沒有這麼強烈的念頭要把“哈哈哈哈哈哈哈”寫出來,現在卻感覺必須得寫,再不寫出來,尤芳菲就得把整個家都買成書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