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我不當明星> 第490章 後期製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90章 後期製作 (2 / 4)

第二天,鞏杉外出工作,江夏去了工作室。

趙永江也在,他像是沒事人一樣繼續每天上班,包括他團隊的每個人,都一樣,每天按時上下班,跟著江夏一起去香江的劇組成員,根本不知道,這些同事馬上就要跳槽走人了。

江夏到了工作室之後,直接讓人把這些天拍攝的東西給他拿來,他直接進了一間工作室。

電影剪輯工作,江夏接觸過,但不熟悉,為了更好的剪輯電影,江夏從電影頻道請了一個專業的剪輯師過來,之前的陸小鳳就是他剪出來的。

兩個人直接躲在了工作室內,開始根據鏡頭剪輯電影成片。

江夏作為導演,自然是全程跟著,沒他在旁邊,剪輯師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剪。剪陸小鳳的時候,他可是跟著了,後來還有分鏡劇本什麼的,時間也充裕。現在被江夏拽過來,根本沒看過什麼劇本和分鏡,上來就讓他剪輯,沒江夏在,根本不可能。

“江導,怎麼剪?”

江夏道:“我說,你來剪,我知道需要哪些鏡頭,但我不會剪輯,需要一個熟手幫忙。”

“我明白了,是您說剪,我動手對吧?”

“對,就是這麼個意思。”江夏笑道,“先編號吧,按照您的習慣來就行。”

“嗯。”

剪輯師在剪輯電影鏡頭的時候,要從無數個鏡頭素材裡挑選合適的鏡頭,比如《星願》這部電影,鏡頭有一千多個,真正用到的,也就幾十個,如何在這一千多個鏡頭裡,把這幾十個合適的鏡頭挑出來,就是剪輯師的工作。

為了方便剪輯工作,剪輯師一般都會對所有的鏡頭編號,然後根據鏡頭編號來挑選,編號是為了方便。

每一個剪輯師的編號習慣都不同,江夏雖然是導演在輔助剪輯,卻也只能按照主剪輯師的習慣來進行編號。

剪輯工作進行的很順利,江夏到底是看過成片複制過來的,剪輯過程要多順利有多順利,需要哪一個鏡頭,根本不太需要對比,就能拿過來用。

一般導演在剪輯電影的時候,都會思量用什麼樣的剪輯手法,每一個鏡頭的運用都需要細細思量,剪輯工作進行的很慢。這才有了粗剪版本和精剪版本,以及終剪版本。如果導演不參與剪輯工作,但對剪輯有不一樣的看法,也會自己搞一個導演剪輯版出來。

導演剪輯的電影版,會比剪輯師剪輯出來的終剪版本,要長的多。導演們對自己拍攝出來的鏡頭都非常的珍惜,捨不得這個捨不得那個,而且時間長,更能體現導演們的鏡頭語言。

江夏不用考量那麼多事情,他看過成品的電影,需要做的就是在剪輯時,把一個個鏡頭拼接起來就好。

剪輯工作,對於膠片電影和數字電影,是不一樣的工作。

陸小鳳那種數字電影,一切剪輯工作,都是在數字化的電腦上完成,用全新的數字軟體去處理。《星願》是膠片電影,比較傳統的需要在大熒幕上映的電影,剪輯物件是一卷一卷的膠片,剪輯方式,是用剪刀和膠水,把需要的鏡頭,拿剪刀剪下來,用膠水粘上。這也是剪輯工作,被稱作剪下的原因。

這個過程是個非常細致的活,江夏自認做不來,工作室也沒專業人士幹這個,才從電影頻道請了個熟人過來幫忙。

“這個鏡頭用三十六號比三十五號感覺好一點。”

“我還是認為三十五號好一點,三十六號的一點細節沒弄好。”

“三十五號整體協調性有點問題,三十六號協調性更好。”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