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公司,選址,盤店面,一切都如八年前一樣,她們又重新經歷了當年的那些準備流程,只是這一次的品牌會伴隨著社會復興而長遠的發展下去。
蘇銘恩在局勢不利時就將蘇氏錢莊裡的銀兩都轉移走了,現在也都交到了阮軟的手中,他老了,更多的是希望能享受天倫之樂。
阮軟在接手的時候,想到了很多年前的那位外國人,她翻箱倒櫃的找到了當年的那個手提包,名片上的燙金暗淡了不少,印記依然清晰可見:Gavin
蘇家後來的商業版圖也自此開始。
*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新政成立。
建國日那天,榮錚與阮軟很有幸的被邀請到前排觀看儀式。
阮軟並不是作為榮錚的家屬被邀請的,是因為她當年主動捐贈了蘇家一半的家產來支援作戰。
兩人胸前繫著紅綢條,身邊是曾與榮錚一同作戰的戰友,也有步履蹣跚、頭髮花白的老人,深邃的皺紋像是被苦難雕刻,在舉國歡慶的日子裡他們臉上帶著笑,眼底泛著光,目光聚焦到下方。
高臺上清晰可見不遠處熱情的群眾們,他們手舉鮮紅的旗幟,一張張消瘦的面龐上是欣欣向榮,勁兒頭高昂的精神面貌,或許是明豔的紅色對映、也或許是內心的激動,有人紅了臉有人紅了眼。
升旗炮鳴,那首曾激發無數人愛國情懷的歌曲被軍樂隊演奏,激發起全民合唱。
廣播聲帶著電流的雜音,緩緩地在廣場上空迴盪,讓全場群眾的熱情達到了高潮。
他們吶喊著,歡呼著,那種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萬眾一心的眾志成城,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從硝煙中闖出來的人民軍隊整齊劃一,他們身著統一的綠色軍裝,昂首闊步的緩緩走來,自後面跟著的車輛開始,向人們展示著繳獲的武器以及國家的裝備現狀,有火炮、裝甲車、飛機、軍馬等等,數量龐大,種類繁多達到上百種。
儘管當天不是豔陽高照,但是淅瀝的小雨滴落,就像是洗去塵土迎接新生。
身穿黑色女士套裝的阮軟,在此時深刻的體會到小系統曾經所說的,新時代的到來。
周邊的記者們舉著笨重的相機,咔嚓聲不絕於耳,第二天就佔據了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
這是向全國人民宣佈新國家的成立,同時也向世界傳達出響徹的聲音。
*
從首都回來後,夫妻二人又投身到各自的事業中,孩子們也隨著城市建設的步伐一天天的長大。
老大在東北的時候跟著徐鐮舞刀弄槍,一向喜武的他進入了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