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時的窘迫,只是在怪物出現時以單次法力標準進行攻擊的各位戰士,表現相當不錯。
“確實好很多,優秀經驗要在遠征軍內推廣。嗯,有可能接敵的情況必須說,我們有必要抓一個活的,起碼確認空洞內生態如何,我們到底在面對什麼敵人。”李儉提議,首領們俱都贊同,便將命令傳示全軍。
在傳遞最新命令後,遠征軍繼續緩慢上移,時刻防備怪物突顯。
“最好能快點出來。”溫堅開口。
“為什麼?”
“到現在,我們都不知道要和什麼為敵,只是把跳出來的怪物毀滅。總得知道是什麼在和我們作對吧。”
“所以我說要抓活的。但這得看戰士們的狀態,就怪物出來的動靜,哪怕被我們碰上,早有預期,恐怕都會出手將其打死。”
“這群怪物……不應該有理智嗎,單獨出現到底是什麼意思?”風雅苦惱著。
在原世界鎮魔碑上與空洞較量,蓋上土層後又被全盤掀翻,這分明是有意識的舉動,風雅心中,在空洞這邊與同盟對壘的,應當是具備同樣智慧的戰力。
這樣的戰力在遠征軍進入後沒有為難,還可以用“先前有持續不斷的法術轟炸,需要避其鋒芒”解釋,可這個單獨出現的怪物是何意思?
拿來確認同盟軍戰力和反應的?
風雅吃不準到底是何緣故,一個摸不清行動邏輯的敵人比一個邏輯明確的敵人更可怕。
更重要的是,如果確實存在一個有明確行為邏輯的敵人,那麼敵人在空洞這一側進行的影響封印存在的操作,就大機率能被同盟參考著完成封印重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如果敵人沒有邏輯,甚至壓根沒有這樣一個可以看做敵人的目標,那麼他們要怎麼參考著讓土層消失的操作,讓封印重現?
這會不會意味著,讓土層消失的操作相當簡單,甚至只是某種時不時會發生的自然現象。如果是這樣,同盟試圖讓封印重現的舉動,豈不是白費了?
“可能只是走失……”李儉說不下去了。
他當然知道怪物單獨出現會讓何等情況的可能性驟然增大,但光是猶豫沒有用,必須行動下去。
如果可以,他希望能夠找到怪物出現機率與遠征軍行動的依賴性。
最好是這些怪物立刻在遠征軍能夠接觸的某處擺開戰線,和遠征軍接敵,讓同盟確認怪物的平均戰力、組織水平……而不是在哪都看不到成團體的怪物,甚至發現空洞中並沒有值得同盟軍出手的東西。
說真的,那真是完蛋了。空洞的出現和封印消失將成為自然現象,同盟軍進入空洞尋求重現封印、關閉空洞、阻擋陰風的嘗試將宣告全面失敗,解決辦法將換成需要更長時間的“全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