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食肉,內臟。
幾個關鍵詞立刻讓人聯想到至今未抓到兇手的那個連環殺人案,文章報道指向性實在太明顯。
鬍子謙或許就是那個連環殺人兇手!
文章的最後,又留了一個伏筆,第二天過後會揭露有關兇手的細節。
也就是說,那頭會有一些真憑實據。
這篇文章被頂到了全網的最高處,如果鬍子謙真如文章所說,就大發了。
警察局。
“現在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把散發謠言的人抓起來管教!亂寫什麼,擾亂網上秩序。”
“這真是謠言嗎?”文章的風格有些像講故事,轉述一個自白者的故事,體現在一些小細節,比如鬍子謙的小動作。
“先把人抓起來……你還真相信一個小孩能殺那麼多人?多吃點飯長點腦子,幹活快些!”
網警很快就查到文章背後的人。
趙海,三十歲,無業遊民,偶爾兼職做個槍手,賺一些吃飯錢。
警察趕到趙海的居所時,他已經不見了,只能從他的電腦中發現刪除檔案的痕跡,檔案恢復過來後,證實是那兩篇文章都是他寫的,除此之外還有另外的未發表文章。
在趙海的線上聊天軟體上,發現了他最近的一則聊天記錄。
有個自稱是鬍子謙教友的人,找他寫文,出價很高,一萬一篇。對方給了趙海一些資訊和自己的要求,讓趙海寫一篇文章試投。
文章透過後,對方又給了一些資訊,讓趙海把接下來幾篇文章都寫了,其中幾篇要求大幅度力現真實場面和細節。
沒有發表的文章裡,在描寫開膛破腹和弒母案的時候,真實感撲面而來,就像……是兇手自己寫的一樣,就算不是兇手,也至少對兇手的犯案細節是瞭解的。
而這些素材也是對面不知情的人提供的,警方基本可以肯定鬍子謙跟那個神秘的知情人認識,並且熟知。
更重要的是,在鬍子謙去醫院之前,對方在跟趙海的聊天記錄中隱隱透露了鬍子謙將要越獄的資訊。
聊天記錄的最後,是約出來交易,對方也透露了自己是個女人,交易地點定在了某個偏僻的公園。
“是個女的?”
“不一定,可能只是故意謊報自己的性別吸引趙海過去交易。”
“這麼說,趙海現在有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