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是被自己的姨母殺死的,為了給他的表弟報仇。
她也相信了那些主流的話:希伯來不僅自私,還記仇,說不定這場大火就是他放的,為了報復表弟把他的臉燙傷。
“如果我們早就清楚一個人的品性是怎麼樣的,就能避免很多悲慘的事情發生。”<t評測局作為一個外部輿論的觸發機制,將評測更深入的推進整個社會中去,並且得到大家的接受和接納。
“其實,那把火,是我表弟放的。”希伯來露出詭異地笑容,“他想燒了我的風箏,可惜我沒有把火撲滅乾淨。”
以至於火在不知不覺中,越燒越大。
遛狗的婦女又一次跟何遇相遇,她奇怪地看著何遇,這個女孩剛才在自言自語什麼。
她牽著狗走過,六隻狗的目光落在那隻懶散趴在草坪上的肥貓身上。
“那個女人,是阿曼達的母親。”希伯來說。
“阿曼達,是怎麼死的?”
“自殺。”
“為什麼?”
“她以為她死了,那個女人就會後悔,看來並沒有。”<t守則的機制擁護者,積極參與各種守則的補充。”
有標準就有規定,她要求自己的女兒首先做到最好。
阿曼達的母親希望她的女兒能有一顆平等的心,不歧視不忽略,幫助這個世界上的弱勢群體。
有一次,阿曼達穿著紅色裙子跟著母親出去,遇上了一個紅綠色盲者,他錯把阿曼達身上的裙子認成灰色。
回家之後,母親禁止阿曼達再穿那些不能讓色盲辨認出來的顏色的衣服,她認為這樣會使得對方因為認錯顏色而尷尬。
類似的例子枚不勝舉,母親對阿曼達的要求簡直嚴格到髮指的地步,班裡有家庭貧困的同學,她就要求阿曼達不許穿新衣服;小鎮上有宗教禁忌的人們在生活,母親希望阿曼達跟他們交往時也把自己全身包裹住,這是對人家的尊重。
“奇怪的是,她只對阿曼達一個人嚴格。”
年年評測,阿曼達都沒有跌下過s級。
高三那年,阿曼達喝藥自殺。
為了不麻煩到大家,她母親也沒有追查阿曼達自殺的原因,只是對外宣傳阿曼達發病死亡,而後匆匆下葬。
“其實是覺得丟臉吧。”希伯來冷笑。
何遇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兩人無言站了很久。
“你們都回來了?”
“嗯。”
“小塞布麗娜呢?”希伯來不像是變黑暗的鬼魂,他還理智。
“她現在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希伯來又笑了,臉上的傷疤扭曲在一塊。
“她在哪?”
希伯來不說話。
布蘭琪差一點就著了道,要不是她堅信自己的藥絕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