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秀麗看著自己的二兒子,聲音平緩的道:“但我們的偏心卻不僅僅只對你一個人,而是對你們三個中的每一個孩子。
我們對每一個孩子抱有不同的期待。
我們希望你大哥頂門立戶,所以對他無比嚴格,我們希望你可以過你選擇的人生,能撐起自己的家卻不受家庭重擔束縛,所以對你的自主選擇更加尊重。
我們希望你小妹身為女孩子平平安安度過一生,不需要有任何成績,開心就好,所以我們對你小妹沒有嚴格要求,完全是疼寵。
你說我們在教育上更偏重你大哥,更寵你妹妹。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和你大哥起了任何爭執,我們偏向的永遠都是你。
於你大哥而言,我們對你更寵愛。
而你和你妹妹兩個人在教育方面,我們更傾向於嚴格教育你,給你事業上的支援。
這對你妹妹而言,其實就是你所謂的‘不關心且放逐’。
這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更沒有十全十美的選項。
你總不能既要求我們把全家最重要的資源給你的同時,還把最大的寵愛也給你,讓你大哥和小妹永遠拿到最差的,永遠比不上你。
那他們兩個又憑什麼要遭受這種對待呢?
也許我們並不是最稱職的父母,可以對每一個孩子一視同仁,全都給他們所有想要的東西,但我們也是在竭力的為你們的未來考慮。
你怨我們,我們不怪你。
就連你爸也從來沒有因為你要跟家裡斷絕關係這件事而厭惡你。
他氣的,是你對家人的苦難無動於衷。
在不需要的時候捨棄,在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立刻回頭。
你算得實在太清了。”
這一路上,黎秀麗其實也在考慮,自己家裡的教育是不是不太合格。
當初他們覺得老大的性子沉穩,去當兵絕對是個好料子。
所以從小就對他軍事訓練,想讓他以後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繼承他爸的衣缽。
結果老大受他們的牽連,別的孩子還能撈一撈,只有他不得不跟著他們家一起下放。
孩子險些喪命不說,現在家裡面的關係還一團糟。
如果他們最開始沒讓他當兵,他是不是就不用受這將近10年的苦?
老二的性子比較活潑,且小心思多,又喜歡算計。
他們覺得以他的性格去當政委,給人做思想工作應該能有不錯的前途。
可是老二自己走了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