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大明禁海多年,靠近小琉球一線的大明沿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再加上朱元璋在位時遷入的幾十萬人,分得的土地又貧瘠產量又低,時不時的就有一幫子膽大的吃不上飯的聚在一起吃、搶大戶。地方父母官也知造成這種混亂的根源在哪也是沒有辦法,殺雞駭猴也要看情況不是。
所以當刑部行文至沿海各州府時受到了他們的真心歡迎,紛紛上表對朱棣和頂頭上司歌功頌德。
於是乎罕見的案件處理數量和速度發生了。各州府所有監獄除了罪大惡極的全部判罰沒家產全家流放小琉球。使監獄瞬時一空,連獄卒都擔心這樣下去會不會裁員丟了飯碗。
剛開始的時候一些不明真相的小偷小摸還喊冤叫屈的,咱們就偷點東西就全家流放了,什麼時候大明律改的這麼嚴了?
呵呵……地方官府的工作人員笑眯眯地告訴大夥兒,不服可以上訴,等改判了你們全家可以再遷回來……
什麼?賠償?你腦子秀逗了,這是永樂十八年,這是1420年,這是600年前,這不是2020年。
但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從起初的怨聲載道,再到後來大夥兒求著官府發配,明顯是大家都知道了凡是發配到小琉球的罪犯去了就變成良民了,有肥沃的土地和幾間瓦房,耕作幾年後便可以得到房契和地契。
搞基礎建設的時候凡是出工的人皆有一份工錢,但這錢你拿不到,王文樂哪有那麼多現銀,不過等你拿房契和地契的時候這錢就衝抵了。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王文樂也不是救世主。
但是~只要你勤勞肯幹,透過勞動最終你就可以擁有這些。
對於那些無藥可救的人,王文樂則全部強制送他們去挖礦去了。
不是說家中有礦心中不慌嘛!
就讓他們以礦為家吧!
這是600年前,王文樂不但知道與時俱進,自從穿越了以後他又懂得了與時俱退,管你是先進的還是超前的思想和理論適合當下大明這個時代才是最好的政策。
你只要讓這些大明百姓明白,跟著他的人,勞動就有回報,勤勞就能致富,這就足夠了。
不管王文樂有什麼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目標,只要他堅定不移地高舉這個旗幟,這些個大明的百姓就會和毫不遲疑的跟著他一條道走到黑……
咳~咳~前提是這要在600年前。
尤其積極的是從小琉球遷過來的那些人,他們知道那邊土地肥沃,糧食高產,而且這次還給解決土地和住房,更是想著要回去。
可是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罪犯才有這種待遇,必須要流放過去。
於是就有了張三家丟了一隻雞,隔壁李四打著飽嗝過來告訴張三雞是他偷的,剛剛燉了吃了,趕緊去報官的故事。
張三一看他這鄰居也夠光棍的,大言不慚地,臉皮倒是夠厚的。
平時大夥兒也不錯,遇事也力所能及的伸伸手、幫幫忙,鄰里之間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雖然他也窮,但為了一隻雞就把這傢伙弄進去也不合適,於心不忍,還是原諒他吧……
於是張三就告訴李四,下次想吃雞別偷了,提前打個招呼,咱殺雞招待你,我不是也能吃兩口,為了一隻雞傷了鄰里和氣還不至於吧。
李四愣了愣便向張三道歉,他沒提前說明原因是想令張三發怒而去告官,又不想真的做壞事傷了和氣,其實是想發配去小琉球,他便將見聞告訴了張三。
張三聽了也想去,於是兩人商量好就去了官府,大老爺聽完來龍去脈之後心道你倆當本官是傻子,你先偷他一隻雞,然後他再偷你一隻雞,還要本官主持公道,竟敢戲耍本官……
於是他便笑眯眯的說道:“按道理嘛,你們互偷雞抵消了贓物,只要你們不告,本官就不究。
按律法嘛,怎麼滴,想流放?要沒收家產滴?想清楚了沒有?背井離鄉可不是那麼好玩的。
念你們是初犯,也不追究你們藐視公堂之罪,本官就當你們沒來過,撤了訴狀回家去吧……”
回家?大老爺,您看小的們好不容易來一趟,您就給判了吧。小的們謝大老爺了,給大老爺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