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仙佛見此,紛紛起身,向真武勾陳大帝問好,真武勾陳大帝與眾仙見過面,亦是坐了仙蓮。
品茶過程中,天庭南天門方向,突然旗幡招展,華蓋千重,天女執扇,仙童捧香,浩浩蕩蕩,踏著九天飛瀑般的紫氣長河而來。
只見一輛車輦從天而降,香氣飄飄,霞光萬道,太白金星從車而出,亦是與眾仙一陣寒暄,坐了蓮臺。
一道金光在天際劃過,須臾從億萬裡之外來到眼前。卻是一金喙銀爪,黃金翎羽,額上生一獨角,角上有一晶光射目的寶珠,晶瑩剔透的大鳥,正是金翅大鵬。
原來是盧聖閉關修煉,派遣羽翼仙前來祝賀參會。羽翼仙開口道:“貧道奉鐵叉山盧聖天尊之命,前來祝賀世尊!”
不多時,亦是從西牛賀洲騰起一道碧光,千萬裡之外就能聞到濃郁的果香,聞之神魂清淨,如同甘泉盪滌過心田一般,甚至壽數都隱隱增長了幾百年。
“這怕是隻有蟠桃與人參果才有這樣的功效吧!”
一位金仙鼻子嗅著,臉色舒暢,飄飄欲仙,言道。
“嘿嘿,這天府奇珍,倒是像極了五莊觀鎮元子大仙的人參果!”
旁邊一位金仙聞言,如此言道。
果然,青虹迅若奔雷,眨眼而至,一道人身披雲霞,履鞋登足下,頭頂清氣菁華湧動如潮,一株碧玉珠樹懸浮,青枝馥郁,綠葉陰森,那葉兒卻似芭蕉模樣,直上去有千尺餘高,根下有七八丈圍圓。
“老道來遲,還望恕罪!”
鎮元子在靈山上空停下雲路,一擺玉塵,打個稽首,向眾仙言道。
你見他怎生打扮:
頭戴紫金冠,無憂鶴氅穿。履鞋登足下,絲帶束腰間。體如童子貌,面似美人顏。三須飄頷下,鴉瓴疊鬢邊。相迎行者無兵器,止將玉麈手中拈。
馬善客氣幾句,讓羅漢引著鎮元子亦是上了大雄寶殿,與一眾道門金仙、佛門大德、天庭諸神見過,落了座,大家閒聊起來。
不久,從南瞻部洲騰起一朵光雲,恍若驚天長虹,直奔靈山而來。眾仙道行高深,如何不知,紛紛神念透體而出,觀照諸天,認出了此人。
此人光輪掛腦後,渾身放焰光,純白而泛金,端坐清淨蓮臺,檀香襲襲,金輪之中萬千生靈顯化,一個個合十誦經,面容虔誠,身居無量妙土。
“弟子恭迎菩薩,願菩薩永享極樂!”
觀音菩薩落下雲光,笑道:“客氣了,世尊召開此等盛會,貧僧自然歡喜,來趕此盛會!”
馬善連忙讓金蟬子引了觀音菩薩上了蓮池,與眾仙佛見過。馬善等人倒也安排巧妙,知道洪荒之上能人無數,排起座位來,不僅要論資排輩,也要看自身實力,還要看名譽聲望,綜合考慮,才能決定。
只是即便這般,座位總有前後之分,修道之人最重麵皮,相近之人難免會因為座次問題而心生嫌隙,孰為不美。
因此,選在蓮池之中,蓮花散逸雜亂,隱隱成環形,但也並不嚴格,只是大致劃定了一個範圍,所以反而更易安排。
德高望重之人,也不會為了些許尺寸差距,就心生怨恨,與人結仇;而其餘桀驁不馴之人唯恐自己被輕視,見得這般安排,各自選擇蓮臺,各自散落不一,也不會覺得被忽視,倒是巧到了好處。
觀音菩薩端坐蓮臺,慧眼忽見靈山上一道紅光,直射天際,心念一動,卻見金蟬子正奉茶與鎮元子,兩人相談甚歡,“大劫來臨,天道變幻不測,亦難詳其底細。此時靈山上別有垂兆,此次盂蘭盆會恐有事端。”
突然,馬善金蟬子合掌道:“恭迎我佛聖駕!”
那些在淨土之中的禪師,修士,道人,仙人,見這景象,知道法華盛會開始,如來降臨,紛紛合掌念道:“我佛慈悲!”
突然一聲佛號,頓時漫天又灑下光雨,燃燈佛祖即座蓮臺,天龍呤唱,喧一句:“阿彌陀佛!”頭上現了一畝大小慶雲,上面有五盞金燈,火光之中,託著舍利,舍利旁邊,隱隱有二十四高大金甲天神若隱若現,卻是二十四顆定海珠所化。
二十四高大金甲天神,圍繞一尊佛陀,這佛陀頭金身琉璃,萬種寶光,絢麗無比,莫可名狀,俱都出現在如來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