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入山,秋寒更盛,衛箬衣剛剛留意了一下,驪山腳下是有一個不小的鎮子,名為驪山鎮。驪山書院聞名遐邇,護國寺香火又盛,所以山下的這個鎮子十分的繁華,商鋪林立。
衛燕身上的衣衫比較單薄,一定是扛不住山中的秋寒的。
路過鎮子的時候,衛箬衣已經讓陳嬤嬤帶著兩個小廝留下,取了一件衛燕的舊衣為樣,在鎮子上購置一些厚實的衣服帶上山來。
侯府早就和護國寺說過,所以衛箬衣到的時候護國寺主持在外相迎。衛箬衣是朝廷敕封的縣主,又是鎮國大將軍的掌上明珠,自然是十分受重視的。
他們被安排在護國寺裡一個清幽雅緻的禪院之中,獨立的一個院子,兩進兩出,有兩個十分禪意十足的小院子相隔。衛燕住在外面一進院子裡,衛箬衣則住在裡面,除了貼身丫鬟之外,其他僕從皆住在套院的廂房之中。
這些禪院本就是為了皇親貴胄所準備的,裡面的陳設用品一應俱全,就連地龍都有,衛箬衣怕衛燕冷,就和方丈說了,早早的將地龍燒起,這樣至少在房中能讓衛燕感覺到溫暖如春。
等和方丈詳談了祈福的過程,衛箬衣才發現蘭姨娘果然是不負眾望的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來的時候,蘭姨娘說一來一去半個月足矣,但是等真正到了這裡,問過方丈,要將一整套祈福流程做足的話,半個月根本不夠。
按照大梁的風俗,首先要選取吉日為祈福起始的日子,祈福前要沐浴焚香,吉日那天要供奉鮮花蔬果,由高僧誦經,連續九日,這還不算完,祈福者要親自抄寫一部經文,供奉於佛像之前,最後,還要種十方善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願。
衛箬衣就呵呵了,這一套繁瑣的步驟,就是她聽了都覺得眼暈,要是換成原來的衛箬衣,估計現在已經是不耐煩的掀了桌子了。
居然還要種田……
只要原主稍稍流露出些許的不耐,或者那牛脾氣一上來,覺得厭煩,撂了挑子,應該就會馬上傳回京中。
衛大將軍平安倒也算了,只要是在戰場上受點傷,出點事,這一切便會歸結到衛箬衣祈福的時候對神明不敬,所以神明降罪震怒之上。即便是衛大將軍運氣好,豪發無傷的回來,要是得知自己的寶貝女兒在自己出徵的時候祈福一點都不上心,估計也不免會心寒,繼而漸漸的疏遠吧。
蘭姨娘好手段,真是一扣連一扣,連個喘口氣的機會都不給……
要是她在這裡認認真真的將所有的步驟做完,估計最快也要一個月才能回京。
一個月的時間,都已經入冬了。梅姨做不了主,亦是什麼訊息都不知,只知衛燕要出門一回,幾天便回。蘭姨娘心知肚明,卻是一件冬衣都不曾替大哥準備,大哥又是那種隱忍不發的性子,只怕便是凍死都不會開口相求。
到時候祈福不利,大哥再出點事情,衛箬衣這是要被人一點點的架在火上烤的節奏。
實在是太陰損了,溫水煮青蛙,讓衛大將軍在潛移默化之中與自己疼愛的女兒離心。
衛箬衣趕緊又問了方丈有沒有什麼禁忌之事,方丈想了想,只要在山寺之中不能沾染葷腥,除了這個,也沒別的什麼需要忌諱的。衛箬衣這才稍稍的放下心來,還好還好,總算不需要她一直跪著陪誦經什麼的。只要她抄寫一部經書,外加不能在寺裡吃肉。
等送走了方丈,衛箬衣就一把拽著綠蕊,和沒骨頭一樣靠在了她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