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隻建好,已經是下午一點多,兩人快速將放在火邊烘烤的燻蟒蛇肉吃了,帶上裝滿開水的竹筒,剩下的燻蛇肉,還有鋁鍋,準備啟程。
將墊高兩邊的木棍拿走,兩人一起用力推著木船。
木船下面是一排圓形的樹幹,兩人推動木船是,樹幹就跟著滾動,這是最基本的滑輪裝置,早在春秋時期,華國就有使用這種方法的記載。
智慧,使得兩人可以不必花費很大的力氣,就能夠將沉重的木船推到水中。
“轟”地一聲,隨著大片水花地濺起,木船順利入水。
沒有禮花,沒有彩帶,只有劉丹清、蕭薇薇和觀眾們的歡呼。
不為別的,只為這艘木船經受住了第一步的考驗,沒有散架。
這意味著這艘船是成功了,成功,總是讓人振奮的。
不過歡呼之後,劉丹清和蕭薇薇馬上就斯巴達了。
因為帶著慣性,木船一頭紮到泥土裡,攪出大片渾濁,但這並沒有止住小船的趨勢,隨著船頭上翹,木船朝著前方漂去,很快就漂出好幾米。
“囧了,微微,我們怎麼沒想到這一茬,這下子,還得入水,你在岸邊等著吧,我去將它拉回來。”
說著,劉丹清就提著長矛跳入水中,走到船邊爬了上去,然後用倒提長矛當做竹篙,將船撐回岸邊,並用長矛撐在水底,將船固定住。
“微微,抓著我的手,上來吧。”
劉丹清一隻手握住長矛撐著,伸出另一隻手,將蕭薇薇接到小船上。
不枉他們找了一棵很粗的柏樹,現在小船上就算站了兩個人,也沒有下沉的太厲害,上面的橫檔還都露在水面上。
劉丹清站在船頭處,用長矛撐在水底,即為小船提供了動力,又能夠很好地控制方向。
而蕭薇薇則坐在船尾的橫檔上,手握長矛,警惕掃視著四周,尤其是他們身後,防止有不開眼的鱷魚過來找茬。
在水裡,小船的速度比他們行走的速度快很多,再加上劉丹清撐得越發熟練,小船的速度也越發地快了起來。
坐在小船上,看著在劉丹清熟練的操控下,小船靈活的穿行在這一片柏樹林沼澤水域中,蕭薇薇輕松地唱起了歌。
不過好景不長,隨著地勢的起伏,小船行進到了一片水底地勢比較高的水域。
本來,這種地形是他們最喜歡的,因為水淺了,他們走起來就會輕松很多。
現在,他們的船底離水面差不多正好是中間那根粗木頭的直徑,也就是大約五六十厘米。
這種水深,堪堪能夠沒到他們的膝蓋,相比大腿深甚至齊腰深的水域,行走起來會省力很多,速度也會快很多。
可是現在,兩人就不開心了,因為船底撞上了什麼東西,整個小船身體一震,要不是劉丹清反應快,既是用長矛在前面撐了一下,就被甩到船前的水裡面了。
坐在後面的蕭薇薇也是一個前撲,要不是用手撐得快,就要上演臉部剎車的好戲了。
真要這樣,她可就要破相了。
穩住身形,劉丹清用矛尾在水裡試了試,說道:“真倒黴,是一個樹樁,我們正好撞在上面了,沒事,我們繼續前進。”
剛說完沒事,沒幾分鐘,就有事了,地勢變得越來越高,沒劃多遠,船底就頂在河底上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