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裡面沒有處女”說的其實是日耳曼國,而不是想象中的腐朽地米國以及扶桑國。
日耳曼國基本所有的沙灘上都能夠看見赤果果的男女在曬日光浴,老劉的朋友經常自嘲,第一次到德國的沙灘上去,結果趴沙灘上好半天,帶走一分珍貴的回憶,留下一個洞和一段傳說。
組裝好釣具,劉丹清開始放線,這時,那一位日耳曼國中年人詫異地朝著他掛著的鐵板擬餌看了一眼,有點吃驚地問答:“你們好,我是盧卡斯,來自日耳曼,你們上來就要用重餌嗎?我們可是要釣一天的。”
劉丹清禮貌地對他們笑笑,回答道:“你好盧卡斯我是青,她是微微,來自中國,我先用重餌試試,船長說這裡的水流比較強。”
本聽了劉丹清的回答,聳了聳肩,回頭嘀咕了幾句。
劉丹清隱隱約約聽到幾個詞,新手、不自量力、一會就有他好受之類。
不過他也沒有介意,這兩人的確沒什麼惡意,反而很有風度。
他不但提醒了自己,還沒有當面嘲笑或者鄙視自己,之後小聲嘀咕的幾句話也沒有什麼惡毒的詞彙,並且是輕聲交談,如果不是自己和蕭薇薇聽力驚人,也聽不到。
在華國,很多釣魚人都是“事兒媽”,就喜歡對著別人指指點點,從釣具到手法,似乎自己就是標準,劉丹清前世就遇到不少,相比而言,這位日耳曼人算是很不錯的釣友了。
因為是重型鐵板,所以下墜的速度極快,帶著漁線輪上的搖柄飛速轉動,漁輪上的液晶顯示屏上面的數字也不斷跳動,直到停在了197上。
這表示一共放下去了197米的魚線,也就是說這裡的水深的確是在200米左右,畢竟他用的是600g的重型餌,偏差不會太多。
由於不熟悉這裡海底魚的種類,劉丹清先開始嘗試慢搖,也叫作慢跳,每次卷線只卷半圈,鐵板擬餌的跳動主要是依靠魚竿的腰力。
慢搖掌握得好,鐵板會在海底作拋物線形狀的躍動,看上去就像是一條受傷的小魚在掙紮,從而吸引大型獵食魚類的注意。
那位盧卡斯將自己的鐵板放到海底後,朝這邊看了一眼,見劉丹清動作嫻熟,搖線和提竿的節奏都掌握得非常好,便再次對著劉丹清笑笑,點了點頭。
劉丹清也回以微笑,然後繼續專注地操作漁具。
手竿釣魚相比臺杆,累很多,也有意思地多,他需要釣手非常專注的感覺著魚餌的狀態,一旦發現有魚觸餌,就要看準時機進行刺魚。
不然一些個滑口魚感覺不對,就會放棄魚餌,跑掉了。
抽了有十幾分鐘,劉丹清這邊依然沒有動靜,盧卡斯用的手法也是慢搖,也還沒有動靜。
這些年慢搖勢頭很猛,已經將快抽給壓下去了,十個玩鐵板的,有六七個是用慢搖。
倒是另一邊,那個米國姑娘率先中魚,在歡呼聲中,將魚竿底部支到肚頂上,開始收線,看架勢,魚不小。
全船的注意力都被那姑娘給吸引了,連曬太陽的母女也一樣,這就是釣魚的樂趣之一,中魚時,就會成為全場焦點,而沒中的,則會升騰起一股子勝負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