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劉丹清的感覺就是痛,手臂劇痛。
韓俊這一拳力度極大,強悍的肩背肌肉組,使得他不用做出很大的動作幅度,就能夠將這一記介乎直拳和後手直拳間的攻擊發揮出強大的威力。
痛歸痛,劉丹清卻沒有忘了自己搬攔錘。
忍著劇痛,劉丹清一邊任由自己的手臂被韓俊的拳頭往後退,一邊翻動手臂和手腕,將右手搭向韓俊的手臂,同時使用搬攔三步中的卸步,右腿後撤一步,側過自己的身體。
搭住韓俊的手臂,劉丹清馬上順著韓俊發力的方向,斜斜地用力一拉。
這就是搬攔錘中的搬了,這一搬,是為了借韓俊之力,再加一把力,讓韓俊身形前撲,目的就是為了破壞韓俊身體的重心。
只要韓俊身體的重心被破壞了,那沒這一場戰鬥的勝負基本就決定了。
面對重心被破壞的韓俊,劉丹清可接肘底錘,也可接栽錘,不管那一招,打在無從卸力的韓俊身上,都是極大的傷害。
至今仍有很多綜合格鬥名家在學習蒙古摔跤,就是因為蒙古摔跤在破壞敵人重心上,有著獨到之處。
韓俊此時方才心中一凜,暗道自己小看了這個青爺,不該上手就全力搶攻,留下了破綻。
不過韓俊作為詠春拳傳人,自然有著因對之法。
只見他“身微向左”,這是詠春拳經中的說法,就是向左90度的“轉馬”。
轉馬是詠春拳高階套路“標指”中的一項基本功,特點就是保證馬步穩定的情況下轉換方向。
可不要小看這一招基本功,腳底生根,方能拳出有力,還不顯破綻,“轉馬”能夠全程保持腳底生根,“人無我有”,打的就是對手重心虛浮的一刻。
“轉馬”的同時,韓俊以攻代守,使出一招“側身右鏟頸手”,右拳變掌向右前方直線撐出,掌心斜向前,掌指如同一把利劍,向著劉丹清的喉嚨刺去。
“心、眼、咽、陰”,是人體最為脆弱的地方,也就是必救之處,韓俊這一招,就是要逼得劉丹清放棄後手,進行閃躲,讓他能夠有那麼一絲的時間,進行調整。
面對刺向喉嚨的掌指,劉丹清的確是只能閃躲,不過他的閃躲方式頗為奇怪,右手鬆開韓俊的手臂,向後收去,整個人向著右後方倒了下去,同時左手向上格擋。
待左手格擋住韓俊的右手,劉丹清右腳猛一蹬地,整個身子順著原來的軌跡反彈回去。
突然,他猛一扭腰,右拳旋轉著,劃過一個優美的弧度,砸向韓俊小腹。
這一式正是楊氏太極五錘中的指襠錘,與栽錘的扭胯不扭腰不同,指襠錘最重要的就是扭腰,同時拳頭在後半段,要向內旋轉,直到擊中對手的那一剎那,拳頭是在轉的。
所以練成之後,指襠錘打出來的拳勁是鑽勁,雖然沒有栽錘的震勁霸道,但論狠毒,猶在栽錘之上。
不過即便不算其中的奧秘,就是簡單看劉丹清打拳的姿勢,那儼然就是一個壓低身形版的擺拳,屬於拳擊中的重拳。
韓俊也深知這一拳的厲害,不敢再有反擊之念,扭身提起左腿,用大腿外側硬受了這一拳。
這時候,韓俊體會到了那個莫西幹頭的無奈,明知道是一記重拳,也得硬受著。
“砰”,劉丹清這一拳實實地打在韓俊的大腿之上。
(本章完)
1112 14:05:30|45008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