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都是原來棒球j隊隊員。
按照慣例。
棒球j、s隊都會在每年暑假前解散,然後在新學年開始再重新選拔組建。
j隊原有16人,另外9人因升入11年級或其它原因而退出。
為選拔出最優秀的人才,這些剩下的老隊員必須和新申請人一起參加選拔。
總共44人,被平均分成4個組,同時交叉進行測試。
每組由2名教練負責,其中4名教練是s隊教練組成員。
校隊的選拔測試程式,幾乎與俱樂部的一模一樣,都是標準程式。
不知是有意無意。
負責厲斌所在小組的教練正是新任主教練丹尼爾。
第1項測試,60米跑。
厲斌跑出了7秒的好成績,小組第1。
第2項測試,打擊。
這項測試採用發球機進行。
這個測試厲斌覺得很輕鬆。
機器是死的,人是活的。
所以,對於過去經常使用發球機訓練,早已熟悉球路的球員來說,這個測試難度並不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與投手相比,發球機射出的球缺乏變化,球路單一,且球威低,打者打擊成功率要高許多。
所以,這項測試並不代表打者的真正打擊水平。
其結果,只是被作為評估參考用。
第1組10球,“60邁”球速。
厲斌的成績:犧牲觸擊2,擦棒界外球1,內野滾地球1,外野滾地球2,外野平飛球2,外野高飛球2。
第2組10球,“65邁”球速。
厲斌的成績:犧牲觸擊2,擦棒界外球2,內野滾地球1,內野高飛球1,外野滾地球1,外野平飛球2,外野高飛球1。
犧牲觸擊是規定考核動作,每組開始前2球進行。
厲斌今天狀態不錯,發揮挺理想,對於取得的打擊成績,自我感覺相當滿意。
接下來。